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禅让制与传统中国政权危机化解  基于宪法视角的考察
  • 作 者:黄晓平著;范忠信,陈景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2040774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论 1

一、研究对象与目标 3

二、基本概念界定 4

三、相关研究回顾 15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可能的创新 22

第一章 中国历代禅让理想与实践 34

第一节 先秦禅让理想与实践 34

一、先秦禅让源头 34

二、先秦禅让理想 35

三、先秦禅让实践 38

第二节 西汉以降禅让理想与实践 42

一、西汉后期禅让理想 42

二、汉至宋禅让实践 42

三、清末禅让实践 45

小结 禅让制:传统中国独有之君权传承方式 45

第二章 禅让制运行的法观念基础 50

第一节 “天下为公”观念与禅让制 50

一、“天下为公”观念 50

二、“天下为公”观念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57

第二节 “立君为民”观念与禅让制 60

一、“立君为民”观念 61

二、“立君为民”观念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66

第三节 “天命有德”观念与禅让制 69

一、“天命有德”观念 69

二、“天命有德”观念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73

第四节 “天下归王”观念与禅让制 79

一、“天下归王”观念 79

二、“天下归王”观念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86

小结 禅让制运行:基于一个非成文的默认“政约” 90

第三章 禅让制运行的宪法依据 96

第一节 “天命”与禅让制 98

一、“天命”的宪法意义 98

二、“天命”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04

第二节 “儒经”与禅让制 111

一、“儒经”的宪法意义 111

二、“儒经”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14

第三节 “故事”与禅让制 118

一、“故事”的宪法意义 119

二、“故事”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25

小结 禅让制运行:一个力争合宪的不懈努力 131

第四章 禅让制运行的主要配套政制 132

第一节 宰相制与禅让制 132

一、宰相制简论 133

二、宰相制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42

第二节 封建制与禅让制 150

一、封建制简论 151

二、封建制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54

第三节 太后秉政制与禅让制 161

一、太后秉政制简论 161

二、太后秉政制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63

第四节 封贡制与禅让制 167

一、册封-朝贡制简论 168

二、册封-朝贡制在禅让制运行中的体现 170

小结 禅让制运行:得益于配套政制之合力 175

第五章 先秦至汉魏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之形成 176

第一节 先秦至汉魏政权危机 176

一、政权危机的特征:周期性 176

二、政权危机的属性:一种世袭政治危机 177

第二节 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形成过程 180

一、春秋战国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兴起 180

二、西汉后期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转型 194

三、东汉后期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定型 206

小结 政权危机:“禅让”化解模式形式之契机 213

第六章 南朝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之实践 214

第一节 南朝周期性政权危机 216

一、周期性政权危机之肇因 216

二、周期性政权危机之表征 220

第二节 南朝政权危机“禅让”化解的两个阶段 223

一、执政权转移与政权危机渐次缓解 224

二、统治权转移与政权危机最终化解 231

小结 禅让之结局:一场利益最大化的正和博弈 237

第七章 清末政权危机与“禅让”化解模式之遗存 242

第一节 清末政权危机 242

一、政权危机的属性:一种政体危机 242

二、政权危机化解的显性途径:改良与革命 245

第二节 清末政权危机化解中的禅让制遗存现象 249

一、清末国人观念中的禅让制遗存现象 254

二、清帝与袁世凯权力交接中的禅让制遗存现象 260

三、孙中山与袁世凯权力交接中的禅让制遗存现象 279

小结 禅让制:整合清末各方政治意愿的传统资源 287

第八章 禅让宪制的成因、特征与精神 289

第一节 禅让宪制的历史成因 297

一、文化根源 297

二、现实原因 310

第二节 禅让宪制的主要特征 319

一、道德性 319

二、竞争性 321

三、程序性 323

四、体面性 327

五、和平性 328

六、人道性 329

七、低成本性 330

第三节 禅让宪制的基本精神 331

一、阳儒阴法 332

二、明文暗武 338

三、人治制度化 345

余论 347

参考文献 355

后记 374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