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山西文坛“风景线”(1949-2013)  插图本
  • 作 者:段崇轩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3089025
  • 标注页数:481 页
  • PDF页数:49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98 ≥48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第一章 从解放区文学走向共和国文学 1

“向赵树理方向迈进” 1

太行区的“通俗化研究会” 3

晋绥作家群 6

开创新的文学潮流 9

推动大众文艺运动 12

开启山西当代文学 17

《文艺报》推出“山西文艺特辑” 19

共和国初期山西新一代作家 22

第二章 荣辱沉浮赵树理 26

《小二黑结婚》与解放区名人 27

“不识时务”的“铁笔圣手” 33

坚持不跟风写作 43

人生悲剧的文化根源 49

第三章 “山药蛋派”的历史流变 52

说不尽的“五老” 52

对“山药蛋派”的命名 60

“山药蛋派”作家的代际构成 62

“山药蛋派”的形成与发展 69

第四章 “中间人物”大本营 80

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大连会议 81

邵荃麟与“中间人物论” 85

山西作家群与“中间人物”的大本营 90

“中间人物论”的批判与山西作家群的浮沉 98

第五章 “文革”中的山西文坛和《三上桃峰》事件 105

“山药蛋派”之劫 105

无妄之灾:《三上桃峰》在北京 109

无妄之灾:《三上桃峰》在山西 114

外伤与内伤,迷狂与守持 118

第六章 文学“地标”:《火花》《山西文学》与《黄河》 128

文学刊物与文学“地标” 128

作家·编辑·文学气象 130

从《火花》到《山西文学》的演变轨迹 136

《黄河》的探索历程 146

第七章 “晋军崛起” 153

现象生成与思想文化背景 153

知青作家与文化落差 157

艺术风姿各异的本土作家 171

广义上的其他“晋军”作家 177

第八章 “一报一刊”与文学评论的振兴 183

厚土上升起的“双子星座” 183

中年批评家的用武“平台” 188

青年批评家的成长“摇篮” 194

第九章 跨世纪的“第三次文学创作高潮” 208

高潮迭起的山西当代文学 209

引人注目的几种文学现象 213

高潮的主线:现实关怀与文化表达 220

高潮的意义:分化、蜕变与新生 227

第十章 四世同堂的山西诗坛 233

诗界两泰斗 235

归来的诗人 239

崛起的诗群(上):“50后”诗人或80年代 245

崛起的诗群(下):90年代或“60后”诗人 256

诗歌新生代 269

第十一章 自成气象的山西散文 288

散文的兴起 288

以散文写作为主的重要作家 291

兼写散文的重要作家 301

尚须提到的散文作家、散文作品 312

第十二章 报告文学的强劲勃发 314

报告文学成为山西文学的重要一翼 314

焦祖尧:从《把爱长留在人间》到《黄河落天走山西》 318

赵瑜:从《中国的要害》到《寻找巴金的黛莉》 320

麦天枢:从《西部在移民》到《昨天》 326

马骏《东方世界的晨曦》和田昌安《南北奇婚录》 330

哲夫的大生态报告文学 332

传记文学赋予山西报告文学以重要文化品格 335

真相与真实:文体意识的强化 339

第十三章 风生水起的女性文学 344

从石评梅到“山西女作家群” 345

“女性叙事热”与中短篇小说的“井喷” 351

“风景这边独秀”的长篇小说 360

不可忽略的女性散文与诗歌 366

第十四章 五代作家的短篇小说情结 371

山西短篇山高水长 371

“问题小说”这把“双刃剑” 375

对通俗化、大众化的执着追求 381

“晋军”作家的超越 384

走向现代、走向多元 390

新锐作家的承传和创新 394

第十五章 “山西新锐”再出发 400

“山西新锐”的文学生态 401

“山西新锐”之文本解读 404

“山西新锐”的创作瓶颈与前景 422

附:山西文学大事记(1949—2013) 426

后记 479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