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
  • 作 者:胡俊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6361
  • 标注页数:276 页
  • PDF页数:28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4 ≥2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1

一 城市化的提速导致农村教育问题骤然凸显 1

二 农村学校走向“空壳化” 2

三 对农村教育政策及农村教育根本出路的质疑与关切 3

第二节 本书的几个主要意义 4

一 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 4

二 四个方面的实践意义 5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5

一 概念界定 5

二 研究内容 6

三 研究方法 7

第四节 文献综述 8

一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研究 8

二 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14

三 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18

四 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研究 22

第二章 农村教育现状:困顿中的坚守与火爆中的隐忧 28

第一节 困顿中的坚守 28

第二节 火爆中的隐忧 43

一 城区学校普遍承受“超大班”重压 44

二 城区学校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46

三 城区学校同样面临名校“挖人”、生源外流的尴尬局面 48

第三节 挥不去的城梦与乡愁 50

一 为升学进城 51

二 为生计担忧 63

三 为身份烦恼 68

第三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动因、趋势及理论解读 71

第一节 大趋势:传统村落的衰落与城市社会的崛起 71

一 乡村社会的变迁 72

二 城市中国的崛起 77

三 政府与村民对教育的诉求 8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要素转移三部曲 84

一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85

二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 93

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 98

第三节 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理论阐释 104

一 “推拉理论” 104

二 “迟发展效果”与示范效应 106

三 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 110

第四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国际经验与启示 117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做法与经验 118

一 英国的《普劳顿报告书》及“教育优先区”政策 118

二 美国的《科尔曼报告》及补偿教育方案 126

三 韩国的城市化与公平教育 134

四 几点启示 142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及其教训 145

一 “拉美陷阱”反思 146

二 亚洲近邻管窥 162

第五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目标指向与路径选择 173

第一节 目标定位 173

一 概念内涵 173

二 目标定位 174

三 思维逻辑 177

四 动力机理 179

五 关系辨析 181

第二节 路径选择 186

一 柯城模式:城区名校下乡 187

二 “平原模式”:农村孩子进城 189

三 综合改革模式 191

四 路径选择的现实考量及绩效预测 193

第三节 指导原则 198

一 宏观指导思想 199

二 中观行动原则 202

三 微观注意事项 204

第六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困难阻碍成功样本及政策保障 207

第一节 困难阻碍 207

一 认同阻碍 207

二 钱从哪来 208

三 来自学生家长的心理顾虑 208

四 来自学校和教师的阻力 209

第二节 实践探索中的成功案例分析 210

一 “本土化”样态 210

二 “半城镇化”样态 214

三 “城镇化”样态 216

四 来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思考与大胆探索 222

第三节 政策保障 224

一 拆除户籍制度樊篱 225

二 通过安置“教育移民”实现“完全城市化” 227

三 把教育园区建设纳入市政建设整体规划 229

四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 231

五 修建“助学廉租房”,抚育教育三产 232

六 农村学校布局与“大农村社区建设”构想相联系 236

七 教育移民与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相结合 239

余论:几个尚存争议有待深究的问题 244

一 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或然性之辨 244

二 “好上学”与“上好学”、方便眼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问题 245

三 关于“农民的终结”、“农村的消亡”、“农村教育体系土崩瓦解”的质疑 245

四 农村教育阵地的失守与乡村文化“精神场域”倾覆的关联 246

五 不应将农村教育城镇化与农村中小学撤并画等号 248

附录 251

后记 27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