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  自农户视角观察
  • 作 者:邵传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634205
  • 标注页数:337 页
  • PDF页数:35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2 ≥33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4

1.2.1 核心概念界定 4

1.2.2 研究对象 6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7

1.3.1 研究方法 7

1.3.2 研究内容与结构 9

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14

1.5 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 16

1.5.1 小农命题:经典理论与当代现实 16

1.5.2 对小农性质的进一步思考 21

1.5.3 小农命题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 24

第2章 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文献综述 28

2.1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理论研究 28

2.1.1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 29

2.1.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31

2.1.3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 32

2.1.4 基于经济社会学视角的研究 34

2.1.5 基于管制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36

2.1.6 评论 38

2.2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实证研究 40

2.2.1 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若干特征化事实的考察 41

2.2.2 对农村非正规借贷运行特征的考察 44

2.2.3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47

2.2.4 评论 49

2.3 国外学者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 51

2.3.1 农村非正规金融:生发逻辑、规模测度及功能 52

2.3.2 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微观机理的研究 55

2.3.3 政府干预主义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 62

2.3.4 评论 65

第3章 融资需求、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户融资偏好 68

3.1 中国农户的融资需求 68

3.1.1 农户融资需求的种类 68

3.1.2 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各类渠道 69

3.1.3 不同类型的农户融资需求的差异 70

3.1.4 不同地区的农户融资需求的差异 72

3.2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 74

3.2.1 农村正规金融的总体概况 74

3.2.2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支农状况的具体考察 78

3.2.3 一个总括性评论 84

3.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供给状况 85

3.3.1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不同形态 85

3.3.2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测度 90

3.4 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91

3.4.1 农村金融市场上微观主体借贷行为的逻辑 93

3.4.2 基于Straub模型分析农户缘何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 95

3.4.3 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及命题的进一步引申 99

3.4.4 小结 102

第4章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逻辑 104

4.1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政策背景及其转向 104

4.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强金融管制策略(1952—1978年) 105

4.1.2 转型期的金融抑制政策(1979—2002年) 106

4.1.3 金融抑制政策的松动与金融“新政”的实施(2003—2010年) 108

4.2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动因、推力与阻力 119

4.2.1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内在动因 120

4.2.2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外部推力: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126

4.2.3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阻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128

4.3 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中的合法化约束 130

第5章 农村民间借贷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 135

5.1 农村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微观机理 135

5.1.1 内涵界定 135

5.1.2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信息传递机制与村庄信任机制 136

5.1.3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动态博弈过程 138

5.1.4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灵活担保机制及强道德约束 143

5.1.5 一个总结性评论 145

5.2 外部冲击对农村借贷契约治理机理的影响 145

5.3 民间借贷契约治理的进一步剖析:以合会为例 151

第6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助推农户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157

6.1 农村非正规金融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及相关假说 157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159

6.3 对关键变量的处理 160

6.4 计量分析 164

6.4.1 平稳性检验 165

6.4.2 格兰杰因果检验 167

6.4.3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169

6.5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业产值的贡献测度 171

6.6 小结 174

第7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案例研究:自中国经验观察 176

7.1 产权界定、市场禁入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由方兴钱庄兴衰引发的思考 176

7.1.1 基于方兴钱庄个案的考察与思考 177

7.1.2 农村非正规金融缘何屡禁不止:基于产权理论的经济解释 182

7.1.3 对金融市场禁入政策松动的一个新解释 185

7.1.4 产权再界定、租值耗散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外部性 188

7.1.5 小结 192

7.2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中的文化因素:来自项东村的个案研究 193

7.2.1 文化塑造制度演进的机理分析 196

7.2.2 地方亚文化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演化:基于浙江项东村的个案考察 202

7.2.3 小结 208

7.3 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创新的另一种方式:以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为例 209

7.3.1 已有研究回顾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10

7.3.2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分析 214

7.3.3 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创新中的政治博弈 219

7.3.4 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衰(1984—1999年)的案例探讨 224

7.3.5 小结 228

7.4 农村非正规金融转型中的制度创新:以富平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229

7.4.1 对富平小额贷款公司的个案考察 231

7.4.2 农村非正规金融向农村正规金融的嬗变 237

7.4.3 富平模式的可持续性及经验启示 241

7.4.4 小结 245

7.5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金融“新政”的响应:基于2个村的个案研究 247

7.5.1 由金融“新政”引发的问题 247

7.5.2 两个村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故事 249

7.5.3 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的“悖论”: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253

7.5.4 破解“悖论”之策 257

7.5.5 小结 259

第8章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现实取向 261

8.1 引言 261

8.2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必要性 263

8.3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约束条件 267

8.4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动力因素 270

8.5 中国的实践与外部经验借鉴 273

8.5.1 中国的实践 273

8.5.2 外部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76

8.6 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模式选择 278

8.6.1 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的模式 278

8.6.2 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结模式 282

8.7 政策建议 285

第9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88

9.1 主要结论 288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4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