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志夫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802547964
- 标注页数:199 页
- PDF页数:20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9 ≥1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分析涅槃与佛性概念 1
引言 2
一、原始佛教之涅槃思想 2
二、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 3
三、大乘佛教之涅槃思想 5
四、大乘佛性与涅槃思想 9
五、各时期佛教涅槃思想之比较与贡献 12
六、结语 19
说一切有部真说“自性有”吗? 23
一、说一切有部之自性说 24
二、说一切有部所受之批判 33
三、为说一切有部思想再诠释 45
四、对于批判的反思 49
五、结语 51
如来藏与唯识关系之研究 55
引言 56
一、前言 59
二、追溯在佛教先前的印度唯心思想 60
三、印顺长老与平川彰教授关于初期大乘佛教开展之分析 70
四、综合印顺长老两著作之“第一主题”瑜伽唯识之典籍与思想 78
五、综合印顺长老两著作之“第二主题”如来藏之典籍与思想 80
六、综合印顺长老两著作之“第三主题”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之典籍与思想之比较研究 84
七、平川彰教授《印度佛教史》的“第一主题”瑜伽唯识之典籍与思想 88
八、平川彰教授《印度佛教史》的“第二主题”如来藏之典籍与思想 97
九、平川彰教授《印度佛教史》的“第三主题”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之典籍与思想之比较研究 100
十、归纳如来藏与瑜伽唯识关系之研究 103
十一、结论 133
十二、如来藏与唯识思想溯源系统表 142
附录《如来藏与唯识关系之研究》资料摘要汇编 145
引言(说明探讨本论题之动机) 146
壹、资料汇编 148
(壹)印度大乘佛教思想之溯源 148
一、《黎俱吠陀》 148
二、《梵书》 149
三、《奥义书》 150
(贰)平川彰教授之《印度佛教史》 151
一、初期大乘经典出现时间、主要内容与源流 151
二、初期大乘唯心思想与实践 155
三、瑜伽行派根本经典与思想 159
四、如来藏的根本经典与思想 168
(叁)印顺长老《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173
一、佛教部派互指非佛说 173
二、大乘非佛说 173
三、大乘是佛说 174
四、大乘愿以身护持是佛说 174
五、大乘之起源 174
六、在家菩萨最先信仰佛菩萨 175
七、大乘兴起之原因 175
八、初期大乘之经典 176
九、般若(慧)能持摄一切功德 177
(肆)印顺长老《如来藏之研究》 178
一、瑜伽唯识之根本经典与思想 178
二、如来藏之根本经典与思想 179
三、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179
(伍)印顺长老《印度之佛教》采用悟殷法师《勘订与数据汇编》版本下册 181
一、瑜伽唯识根本经典与思想 181
二、如来藏之根本经典与思想 183
三、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185
四、三大乘系之主要差异 186
贰、对照表说明 187
(壹)印老两著作瑜伽唯识之经典与思想比较表 188
(贰)印老两著作如来藏之经典与思想比较表 189
(叁)印老两著作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比较表 191
叁、平川与印顺两氏“初期大乘经与思想”之比较表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