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建新,陈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3834
- 标注页数:445 页
- PDF页数:45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55 ≥44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戏曲理论批评溯源 1
第一节 先秦文艺观与礼乐思想 1
第二节 汉唐时期有关戏剧活动的记述 8
第三节 两宋的戏剧研究 20
小结 36
第二章 元代戏曲理论批评 37
第一节 元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兴起 38
第二节 戏曲表演理论 49
第三节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57
第四节 戏曲创作理论 64
第五节 作家、作品与演员评录 68
第三章 明代前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77
第一节 明初戏曲理论批评概论 77
第二节 戏曲创作与评论 82
第三节 朱权与《太和正音谱》 85
第四章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戏曲理论批评 112
第一节 嘉靖、隆庆年间戏曲理论批评的全面发展 112
第二节 李开先与何良俊的戏曲理论 117
第三节 关于《拜月亭》、《西厢记》和《琵琶记》的讨论 128
第四节 王世贞的《曲藻》 139
第五节 徐渭及其《南词叙录》 149
第五章 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理论批评 162
第一节 万历年间戏曲理论批评的繁荣 162
第二节 汤显祖的戏曲思想 164
第三节 吴江派与临川派的理论分歧 171
第四节 吕天成《曲品》 186
第五节 潘之恒、胡应麟、徐复祚等人的戏曲理论 191
第六章 王骥德及其《曲律》 200
第一节 王骥德与汤沈之争 200
第二节 《曲律》中的戏曲创作与评论思想 206
第七章 明代晚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234
第一节 晚明戏曲理论批评概述 234
第二节 冯梦龙的戏曲思想 235
第三节 凌濛初《南音三籁》、《谭曲杂札》 243
第四节 张岱的戏曲理论与演出记录 248
第五节 孟称舜的戏曲理论 255
第六节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 261
第七节 卓人月、沈宠绥、袁于令等人的戏曲理论 271
第八章 清代前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280
第一节 清初戏曲理论批评的兴盛 280
第二节 金圣叹及其《西厢记》评点 281
第三节 丁耀亢等清初曲论家的理论 295
第四节 关于《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批评 310
第九章 李渔的戏曲思想 325
第一节 李渔和《闲情偶寄》 325
第二节 《闲情偶寄》中的创作思想 326
第三节 《闲情偶寄》中的搬演理论 351
第十章 清代中期戏曲理论批评 361
第一节 《扬州画舫录》、《燕兰小谱》、《消寒新咏》等 362
第二节 《梨园原》、《乐府传声》 376
第三节 李调元《雨村曲话》、《剧话》 382
第四节 焦循《花部农谭》、《剧说》 388
第五节 戏曲目录学著作 399
第十一章 清末近代的戏曲理论批评 404
第一节 清末近代戏曲批评的发展变化 404
第二节 梁廷枏《藤花亭曲话》 414
第三节 杨恩寿《词余丛话》及其批评 417
第四节 姚燮《今乐考证》 422
第五节 吴梅的戏曲批评 427
第六节 王国维的戏曲思想 433
参考书目 440
后记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