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蔡钊著;成都市道教协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1477571
- 标注页数:392 页
- PDF页数:40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9 ≥39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研究的理论前提:“道—美—境界”是内丹与中国器乐艺术之哲学基础 1
二、道教美学、内丹、中国器乐艺术的研究现状 13
三、“道教美学探索——内丹与中国器乐艺术研究”的哲学范畴、预期目的及创新点 37
四、研究的难点、原则、方法 41
第一章 虚静 44
一、道家道教“虚静”观 45
二、内丹虚静法 53
三、中国器乐艺术“虚静”之理 58
四、中国器乐艺术“虚静”实践 74
五、道教美学“道—美—境界—虚静”范畴论 88
六、虚静艺术人生的现实意义 93
第二章 炼气 98
一、道家哲学“气”本体论 98
二、道教行气法 105
三、道教美学“道—气—生—美”论 108
四、中国器乐艺术“气韵”之美 114
五、中国器乐艺术“气韵”实践 119
六、“气韵本乎游心” 128
第三章 形神 140
一、道家“形”、“神”范畴 140
二、内丹中的“形”、“神”——性命 142
三、道教美学“道—美—境界—形神俱妙”范畴 146
四、中国器乐艺术“形神俱妙”的追求 150
五、“形似—气韵—传神”之关系 158
六、中国器乐艺术的最高范畴——神韵 161
第四章 逆返 166
一、老子“逆返”思想 166
二、内丹“逆返”修炼 167
三、道教美学“道—美—境界—逆返”范畴 169
四、中国器乐艺术“逆返”之理 171
五、中国器乐艺术“逆返”实践 176
第五章 圆和 188
一、道家“圆和”哲学 189
二、内丹“圆和”实践 198
三、道教美学“道—美—境界—圆和”范畴 202
四、中国器乐艺术“圆和”之美 207
五、中国器乐艺术“圆和”实践 216
第六章 贵柔 230
一、老子“贵柔”哲学 230
二、内丹“贵柔”法 232
三、中国器乐演奏的“柔”道 233
四、中国器乐艺术的阴柔之美 246
五、道教美学“道—美—境界—阴柔”论 247
六、柔韧才是新道学文化及中国器乐艺术的真谛 250
第七章 顿悟 255
一、道教之“悟”述要 255
二、内丹“顿悟”法与中国器乐艺术“悟”之比较 258
三、道教美学之“悟”——一种审美认知方式 270
四、中国器乐“神韵”之心授——“灵性思维”的教学法 274
第八章 无为 285
一、老庄“无为”说 285
二、内丹“无为”法 290
三、道教美学“道—美—境界—无为”范畴 294
四、中国器乐艺术舞台表演的无为 313
第九章 天人合一 327
一、老子、庄子、魏晋玄学的天人关系 327
二、内丹的“天人合一”——“神仙” 330
三、道教美学“道—美—境界—天人合一”范畴 333
四、中国器乐艺术“天人合一”音乐观 335
五、道教美学“道—美—境界—天人合一”观的生态智慧 354
结论 362
一、再论道教美学思想的民族文化特征 362
二、内丹中的美学思想 368
三、中国器乐艺术的哲学观研究 376
主要参考资料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