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汉语被动标记更替历时研究
  • 作 者:曹凤霞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5135170
  • 标注页数:343 页
  • PDF页数:35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7 ≥34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汉语被动式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

1.1.1 汉语被动式的研究现状 1

1.1.2 汉语被动式的发展脉络 5

1.1.3 汉语被动式的研究意义 7

1.2 汉语被动式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1.2.1 汉语“被动式”的界定 14

1.2.2 和汉语被动式有关的几组概念 19

1.3 语法化与汉语史研究 22

1.3.1 关于“语法化”的阐释 22

1.3.2 被动式与语法化 23

1.4 本文研究范围及分期 24

1.4.1 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界定和本文的研究范围 24

1.4.2 汉语史分期 24

1.4.3 语料使用说明 25

1.5 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26

1.5.1 研究的目标 26

1.5.2 研究方法 27

1.5.3 符号使用说明 28

第2章 上古汉语标记被动式 29

2.1 “于”字被动式研究综述 30

2.1.1 汉语被动式的起源 30

2.1.2 “于”字被动式的发展脉络 33

2.1.3 “于”字被动式的研究现状 38

2.1.4 “于”字被动式研究的主要问题 39

2.2 殷商及西周时期标记被动式 40

2.2.1 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动式 40

2.2.2 金文中的“于”字被动式 43

2.2.3 殷商及西周时期文献中的“于”字被动式 47

2.2.4 殷商及西周时期标记被动式小结 56

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标记被动式 58

2.3.1 春秋战国时期“于”字被动式 58

2.3.2 春秋战国时期“为”字被动式 74

2.3.3 春秋战国时期“见”字被动式 83

2.3.4 春秋战国时期“被”字被动式 87

2.3.5 春秋战国时期标记被动式小结 88

2.4 西汉时期标记被动式 88

2.4.1 西汉时期“于”字被动式 90

2.4.2 西汉时期“为”字被动式 95

2.4.3 西汉时期“见”字被动式 106

2.4.4 西汉时期“被”字被动式 109

2.4.5 西汉时期标记被动式小结 110

2.5 上古汉语被动标记小结 110

2.5.1 上古汉语被动标记范畴 110

2.5.2 上古汉语被动标记概貌 114

第3章 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 116

3.1 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综述 116

3.1.1 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的发展脉络 116

3.1.2 “为”字被动式的研究综述 118

3.1.3 “见”字被动式的起源 121

3.1.4 中古汉语佛传经标记被动式的研究 121

3.2 东汉时期的标记被动式 122

3.2.1 东汉本土文献中的标记被动式 122

3.2.2 东汉时期佛传经中的标记被动式 154

3.3 魏晋时期的标记被动式 159

3.3.1 魏晋时期本土文献中的标记被动式 159

3.3.2 魏晋时期佛传经的标记被动式 181

3.4 南北朝及隋代的标记被动式 185

3.4.1 南北朝本土文献中的标记被动式 185

3.4.2 南北朝及隋代佛传经中的标记被动式 195

3.5 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小结 200

第4章 近代汉语标记被动式 202

4.1 近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综述 203

4.1.1 唐五代时期 203

4.1.2 宋辽金时期 207

4.1.3 元明清时期 210

4.1.4 小结 223

4.2 近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 224

4.2.1 “被”字式 225

4.2.2 “吃(喫、乞)”字式 246

4.2.3 “叫(教)”字式 250

4.2.4 “蒙”字式 252

4.2.5 “给”字式 254

4.3 近代汉语标记被动式小结 256

第5章 结语 257

5.1 总结 257

5.1.1 上古汉语标记被动式使用情况 257

5.1.2 类型学观照下的春秋战国时期“于”字被动式 263

5.1.3 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使用情况 272

5.1.4 构式语法框架下的东汉时期汉语被动“为NP所VP” 275

5.1.5 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使用情况 285

5.1.6 近代汉语标记被动式使用情况 286

5.1.7 “被××”非常规组合及其语用功能 288

5.1.8 汉语标记被动小结 296

5.2 阐释 296

5.2.1 被动标记的虚化 296

5.2.2 汉语被动标记及构式意义 302

5.2.3 汉语被动标记虚化的原因 305

5.2.4 汉语被动标记语法化的多视角考察 306

5.3 余论 319

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41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