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于素梅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1000326
- 标注页数:332 页
- PDF页数:34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2 ≥33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运动损伤基本理论 1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
(一)按伤种分类 1
(二)按受伤的组织名称分类 1
(三)按损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分类 2
(四)按损伤轻重分类 2
(五)按损伤病程分类 2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2
(一)潜在因素 2
(二)直接原因 3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1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11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重点 11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2
四、运动损伤的急救 14
(一)急救员的责任 14
(二)运动损伤的初步诊断 15
(三)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5
(四)重要生命体征及观察 16
(五)初步救生 19
(六)现场急救 23
五、运动损伤的诊断及处理 33
(一)骨折的诊断 33
(二)关节脱位的诊断 37
(三)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38
第二部分 运动损伤常用治疗方法 43
一、物理疗法 43
(一)冷疗 43
(二)热疗 44
(三)电疗 45
(四)物理治疗的分期使用 46
二、中医中药疗法 46
(一)中药一般知识 46
(二)中药的药性理论 46
(三)影响中药效果的因素 47
(四)常见运动伤病的中药治疗 50
三、按摩疗法 52
(一)按摩的概念 52
(二)按摩的特点 52
(三)按摩的目的 53
(四)按摩的作用机理 53
(五)按摩的时间 53
(六)按摩方法要求 54
(七)运动前、中、后按摩 54
(八)常见按摩手法 56
(九)常见运动损伤的按摩方法 85
四、拔罐疗法 106
(一)拔罐疗法的概念和特点 106
(二)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107
(三)拔罐疗法的常用器具 110
(四)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 115
(五)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 118
(六)拔罐疗法的反应及处理 120
(七)拔罐疗法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21
(八)常见运动损伤的拔罐方法 122
五、刮痧疗法 127
(一)刮痧基本理论 127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刮痧治疗 132
六、运动疗法 142
(一)运动的目的 143
(二)运动防治伤病的生理作用 144
(三)运动的类型 145
(四)常见伤病的运动治疗 147
第三部分 常见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及防治 149
一、不同运动项目常见损伤及防治 149
(一)田径 149
(二)篮球 153
(三)排球 154
(四)足球 155
(五)乒乓球 157
(六)网球 157
(七)体操 157
(八)武术 160
(九)自行车 160
(十)滑雪 161
(十一)举重 161
(十二)划船 161
(十三)游泳 162
(十四)拳击 162
二、身体不同部位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 163
(一)头面部 163
(二)上肢部 174
(三)躯干部 191
(四)下肢部 222
三、常见运动性疾病及防治 258
(一)过度训练 258
(二)过度紧张 260
(三)心律失常 262
(四)低血糖症 264
(五)胃肠神经官能症 264
(六)运动性高血压 265
(七)肝脏疼痛征候群 268
(八)血尿 269
(九)运动性月经失调 269
(十)运动员停训综合症 271
(十一)运动性晕厥 272
(十二)运动性腹痛 272
(十三)肌肉痉挛 278
(十四)中暑 279
(十五)冻伤 281
(十六)溺水 282
(十七)运动性贫血 283
(十八)高原适应不全症 284
第四部分 常见运动心理障碍与克服 286
一、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286
(一)运动知识的传授 286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 287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心理 290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 290
(二)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心理学分析 292
三、中小学运动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297
(一)运动学习中的恐惧心理 297
(二)运动学习中的自卑心理 300
(三)运动学习中的心理挫折 301
(四)运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 303
四、运动员心理状态分析 305
(一)心理状态与心理发展 305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状态分析 306
附录 五脏六腑与中医经络腧穴 313
一、五脏六腑 313
二、中医经络腧穴 318
三、中医四诊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