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理解的准则 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理解的准则  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
  • 作 者:陈常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5978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言 1

一 问题与背景 3

二 目标与计划 16

第一章 戴维森合理性概念的背景、渊源和内容 21

第一节 合理性概念的理论背景 21

一 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合理性的“经典模型” 22

二 《牛津合理性手册》:合理性的当代形态 23

三 塞尔:合理性是个初始概念 23

四 诺齐克:合理性事关理由和可靠性问题 24

第二节 合理性概念的渊源 26

一 逻辑实证主义 26

二 实用主义和蒯因 28

三 拉姆塞与贝叶斯行为决策理论 30

四 哲学史和弗洛伊德 33

第三节 合理性概念的主要内容 34

一 对合理性问题的三个解释框架 34

二 合理性的主体条件:思想需要什么? 38

三 合理性准则:信念的内在融贯性和行动的逻辑一致性 47

四 戴维森对合理性的基本态度 49

第四节 “统一理论”与“合理性的科学” 52

第二章 合理性准则及其外部要求:语言理解与人际沟通 57

第一节 理解如何可能:戴维森哲学的总问题 58

一 理解与被理解:戴维森哲学的二元格局 59

二 理解的张力:从隐喻和用词错误看理解无处不在 61

三 “无法理解”同样基于某种理解 64

四 对行动和心灵的理解 65

五 理与真:理解之可能性的基本准则与基础概念 66

第二节 语言、思想与合理性:对传统语言观和概念相对主义的批判 68

一 “语言与思想相互需要”:批判语言的工具论 68

二 “没有教条的经验论”:批判概念图式和概念相对主义 71

第三节 合理性准则:彻底解释的基本条件 74

一 善意原则与合理性 76

二 整体论、融贯论与合理性原则 81

三 “共享”与“三角测量”:合理性的外部要求 85

第四节 合理性、可理解性与跨文化沟通 92

一 从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观点看 93

二 语言与信念的可理解性 95

三 合理性与可理解性:跨文化沟通的两大原则 97

第三章 真、知识与合理性 103

第一节 真与客观性 104

一 真之概念与真之理论 104

二 真之客观性 110

第二节 真之客观性的知识论基础 112

一 知识的三个门类:主体、主体间与客体 112

二 知识论的几个问题 114

第三节 真与合理性:孰先孰后? 117

一 合理性与真:可理解性的基础概念 118

二 原初之真是合理性的先决条件和外部要求 120

三 合理性对真之反向约束 121

第四章 合理化:行动说明与实践理性 124

第一节 能动性、因果性与合理性 125

一 行动、能动性与合理性 125

二 行动的意向性与因果性 127

第二节 行动说明的方法论前提:整体论、合理性与善意原则 130

第三节 行动的目的论说明、理由说明与因果说明 132

一 目的论说明 132

二 理由说明 133

三 因果说明 135

第四节 实践推理与自由意志 141

一 威廉斯与戴维森:内在理由与内在合理性 142

二 行动理由、行动原因与自由意志 147

第五章 价值、评价与合理性 151

第一节 “愿望比信念更为根本”:评价与语言 152

一 对“持有”或“接受”一个评价语句之分析 153

二 意义、信念与愿望:愿望比信念更为根本 155

第二节 “价值根植于事物”:真与价值的客观性 158

一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 158

二 价值的客观性 161

三 合理性准则对价值客观性的规定 162

第三节 “命题态度的指派”:价值人际比较的根基 163

一 价值的人际比较如何进行? 164

二 价值人际比较的根基是什么? 164

第六章 非理性:“理性范围内的失败” 168

第一节 非理性:一种行动哲学和哲学心理学的考察 169

一 非理性:戴维森的独特进路 169

二 不融贯、不一致与非理性 175

三 “非理性悖论” 181

第二节 不自制问题:意志薄弱如何可能? 184

一 不自制问题的哲学史渊源 185

二 戴维森的实践合理性 189

三 戴维森对不自制的因果说明 196

第三节 自我欺骗及其根源 202

一 自我欺骗与“根据薄弱” 204

二 一厢情愿、自我说谎与自我欺骗 207

三 自我欺骗的根源:行动的因果说明和“心灵的分隔” 213

四 简短的评论 216

第七章 合理性的自我约束与定位 218

第一节 合理性的不确定性及其自我约束 218

一 “信念之谜”的两个原则 219

二 合理性的信念融贯性原则 223

三 信念与语义:意义和指称的不确定性 225

四 合理性之不确定性的自我约束 229

第二节 形式合理性,还是实质合理性?——戴维森与当代合理性理论 230

一 合理性与有理性 231

二 戴维森与当代三种合理性理论 233

第三节 工具(合)理性还是价值(合)理性? 237

小结 241

参考文献 246

后记 25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