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安徽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
  • 作 者:荆延仁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116007954
  • 标注页数:122 页
  • PDF页数:12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29 ≥12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高压变质带的组成及分布 1

目录 1

第二节高压变质带的基本特征 2

第二章高压变质带中的地层 7

第一节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 7

第二节地层划分及特征 12

第三节地层时代及区域地层对比 37

第三章高压变质带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41

第一节张八岭蓝片岩亚带岩石类型及特征 41

第二节张八岭蓝片岩亚带的原岩建造 46

第三节张八岭蓝片岩亚带的地球化学 53

第四节张八岭蓝片岩亚带的矿物学特征 58

第一节榴辉岩 71

第四章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白片岩及基性—超基性岩 71

第二节榴辉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81

第三节白片岩 91

第四节基性—超基性岩 92

第五章高压变质带的变质相和相系 95

第六章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及变形 102

第七章高压变质带与成矿关系讨论 107

第八章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机制和地质意义 109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113

参考文献 115

英文摘要 117

图版说明 118

图版 119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