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现代统计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社会科学
现代统计学原理
  • 作 者:陈平,李兆和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306012517
  • 标注页数:247 页
  • PDF页数:26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0 ≥2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 录 1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1

目 录 1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1

第二节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4

第二节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4

一、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含义 4

二、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4

一、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含义 4

二、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4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21 5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21 5

第一节统计分析报告概述 (21 5

第一节统计分析报告概述 (21 5

第三节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及过程 7

一、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 7

第三节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及过程 7

一、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 7

二、现代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8

二、现代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8

三、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方法 10

三、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方法 10

第四节现代统计学常用的基本概念 11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和个体) 11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和个体) 11

第四节现代统计学常用的基本概念 11

二、标志、变异和变量 12

二、标志、变异和变量 12

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14

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14

习题 19

习题 19

第二章统计调查 22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22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22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22

第二章统计调查 22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22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23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23

三、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24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24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24

三、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24

一、确定统计调查目的 25

三、确定调查内容和拟定调查表 25

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25

一、确定统计调查目的 25

三、确定调查内容和拟定调查表 25

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25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26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26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26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26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26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26

一、普查 27

一、普查 27

三、抽样调查 27

二、重点调查 27

三、抽样调查 27

二、重点调查 27

五、定期统计报表 28

四、典型调查 28

五、定期统计报表 28

四、典型调查 28

习题 29

习题 29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33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33

第三章统计整理 33

第三章统计整理 33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33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33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34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34

第二节统计分组 34

第二节统计分组 34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34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34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 36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 36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37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37

四、统计分类标准化 38

四、统计分类标准化 38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40

第三节次数分布 40

第三节次数分布 40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40

二、分布数列的种类 41

二、分布数列的种类 41

三、影响变量次数分布的要素 42

三、影响变量次数分布的要素 42

四、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43

四、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43

第四节统计表 45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45

第四节统计表 45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45

二、统计表的结构 46

二、统计表的结构 46

三、统计表的种类 46

三、统计表的种类 46

四、统计表的设计 48

四、统计表的设计 48

习题 49

习题 49

第四章综合指标法 52

第一节总量指标 5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52

第四章综合指标法 52

第一节总量指标 5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52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53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53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55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55

第二节相对指标 56

第二节相对指标 56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57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57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58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58

三、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64

三、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64

第三节平均指标 66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66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66

第三节平均指标 66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67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67

三、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81

三、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81

第四节变异指标 82

第四节变异指标 82

一、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83

一、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83

二、常用的变异指标 83

二、常用的变异指标 83

习题 89

习题 89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94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94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94

第五章动态分析法 94

第五章动态分析法 94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94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95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95

三、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96

三、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96

第二节动态分析水平指标 97

一、发展水平 97

一、发展水平 97

第二节动态分析水平指标 97

二、平均发展水平 98

二、平均发展水平 98

四、平均增长量 107

三、增长量 107

四、平均增长量 107

三、增长量 107

一、发展速度 108

第三节动态分析速度指标 108

一、发展速度 108

第三节动态分析速度指标 108

二、增长速度 109

二、增长速度 109

三、平均发展速度 111

三、平均发展速度 111

四、平均增长速度 113

第四节动态数列变动的分析 113

第四节动态数列变动的分析 113

四、平均增长速度 113

一、现象发展长期趋势的分析 114

一、现象发展长期趋势的分析 114

二、季节变动的分析 121

二、季节变动的分析 121

习题 123

习题 123

第六章指数分析法 129

第一节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129

第一节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129

第六章指数分析法 129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129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129

三、指数的分类 130

二、指数分析法的意义和作用 130

三、指数的分类 130

二、指数分析法的意义和作用 130

第二节综合指数 132

一、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理 132

第二节综合指数 132

一、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理 132

二、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133

二、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133

三、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135

三、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135

第三节平均数指数 136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136

第三节平均数指数 136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136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137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137

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法 139

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法 139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139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139

二、因素分析法 140

二、因素分析法 140

习 题 148

习 题 148

一、抽样推断的意义 153

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 153

第七章抽样推断法 153

第七章抽样推断法 153

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 153

一、抽样推断的意义 153

二、抽样推断的作用 154

二、抽样推断的作用 154

三、抽样推断有关的基本概念 155

三、抽样推断有关的基本概念 155

第二节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和方式 158

一、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 158

一、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 158

第二节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和方式 158

二、抽样推断的方式 160

二、抽样推断的方式 160

一、抽样误差的含义 161

一、抽样误差的含义 161

第三节抽样误差 161

第三节抽样误差 161

二、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 163

二、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 163

第四节抽样估计方法 169

一、抽样估计概述 169

一、抽样估计概述 169

第四节抽样估计方法 169

二、抽样估计的基本方法 172

二、抽样估计的基本方法 172

三、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 176

三、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 176

第五节抽样资料的推断 178

第五节抽样资料的推断 178

一、用抽样指标推断全及总体总量指标 179

一、用抽样指标推断全及总体总量指标 179

二、用抽样指标对全及总体总量指标进行修正 180

二、用抽样指标对全及总体总量指标进行修正 180

习题 181

习题 181

第八章相关和回归分析法 185

第一节相关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185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185

第八章相关和回归分析法 185

第一节相关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185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185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188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188

一、相关系数的含义和测定方法 190

第二节直线相关关系的测定 190

三、相关关系分析的基本内容 190

第二节直线相关关系的测定 190

一、相关系数的含义和测定方法 190

三、相关关系分析的基本内容 190

二、时间数列自相关 196

二、时间数列自相关 196

三、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 197

三、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 197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与特点 198

第三节直线回归分析 198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与特点 198

第三节直线回归分析 198

二、直线回归方程与参数的估计 199

二、直线回归方程与参数的估计 199

三、估计标准误差 204

三、估计标准误差 204

四、简单自身回归分析 209

四、简单自身回归分析 209

习题 210

习题 210

第九章统计分析报告 215

第九章统计分析报告 215

二、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218

二、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218

第二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要求和技巧 219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219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技巧 219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技巧 219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219

第二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要求和技巧 219

一、选题方面的问题 227

第三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227

及改进方法 227

及改进方法 227

第三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227

一、选题方面的问题 227

二、结构方面的问题 229

二、结构方面的问题 229

三、数字方面的问题 230

三、数字方面的问题 230

四、语言修辞方面的问题 232

四、语言修辞方面的问题 232

五、表达方面的问题 233

五、表达方面的问题 233

习题 234

习题 234

附录 236

附表一概率表 236

附表一概率表 236

附录 236

附表二常用对数表 238

附表二常用对数表 238

附表三随机数字表 242

附表三随机数字表 242

主要参考文献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