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 马列毛邓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作 者:王新礼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0725651
  • 标注页数:353 页
  • PDF页数:36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7 ≥3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编 毛泽东思想 13

第一章 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旗帜 15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5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20

三、科学认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3

四、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30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 3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9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权理论 44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52

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52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58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62

四、新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确立 67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76

一、实事求是 76

二、群众路线 84

三、独立自主 92

中编 邓小平理论 9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 101

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01

二、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和科学体系 108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11

四、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11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和发展道路、发展战略 116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16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23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28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3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39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5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56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56

二、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 16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5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81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 18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89

第十章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与祖国统一 196

一、当今时代特征 196

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及原则 199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207

下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17

第十一章 面向新世纪的宣言书 21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2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225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228

五、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231

第十二章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35

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35

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38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实现途径 244

一、文化与先进文化 260

第十三章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60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266

三、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途径 274

第十四章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86

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 286

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295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途径 300

第十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05

一、“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05

二、艰苦备斗,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 311

三、抓住战略机遇,加速发展 315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18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要求 321

第十六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25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325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要求 328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 334

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39

结束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45

后记 353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