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刑法改革与刑事司法新课题
  • 作 者:游伟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2018538
  • 标注页数:425 页
  • PDF页数:44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3 ≥4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中国20世纪中叶以来的刑法改革 1

第一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刑法新观念 1

第一节 生产力标准的刑法价值 1

第二节 罪刑法定思想的全面贯彻 6

第三节 犯罪化立法的规模控制 12

第四节 不法经济行为的刑法调整 15

第五节 刑事法律的民主化思路 19

第二章 罪刑相适应原则及其适用 22

第一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沿革 22

第二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依据 25

第三节 我国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质 27

第四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与适用 31

第三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合理借鉴 35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35

第二节 我国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 40

第三节 借鉴理论必须明确的相关问题 46

第四章 单位犯罪的立法发展与司法实践 49

第一节 单位犯罪的理论纷争 49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立法沿革及特点 51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60

第四节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问题 65

第五节 单位犯罪立法的司法应用 68

第五章 犯罪故意及其司法认定 79

第一节 犯罪故意的基本问题 79

第二节 犯罪故意的具体认定 90

第三节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95

第六章 过失犯罪的性质及实际判定 98

第一节 过失犯罪的内涵及其特点 98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类别划分 102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若干具体界限 110

第七章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与司法认定 114

第一节 认识错误的基本问题 114

第二节 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119

第三节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124

第八章 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际运用 131

第一节 犯罪未遂的基本问题 131

第二节 犯罪未遂的构造 133

第三节 几类特殊犯罪的未遂形态 148

第九章 正当防卫的制度设计与正当性界定 157

第一节 防卫权的来源及范围 157

第二节 防卫的正当性及其制约 161

第三节 “无限防卫”的立法评价 167

第四节 判断“过当”的具体标准 169

第十章 共同犯罪的立法及司法问题 178

第一节 中外共同犯罪立法概说 178

第二节 共同犯罪故意的界定 183

第三节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的共同犯罪 192

第十一章 罪数理论与数罪并罚原则的应用 199

第一节 罪数的判断标准 199

第二节 罪数的类型 207

第三节 数罪并罚中的司法实务 217

第十二章 刑罚有效性思想及其具体实现 222

第一节 刑罚有效性思想的内涵 222

第二节 刑罚有效性的具体实现 227

第十三章 从重处罚的涵义与实际运用 232

第一节 “从重处罚”的涵义 232

第二节 从重处罚的依据——从重处罚情节 234

第三节 禁止纳入非法定犯罪情节 237

第四节 反思“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 243

第五节 对首要分子、主犯是否从重处罚 245

第六节 适用“从重处罚”时应贯彻“存疑从无”原则 247

第一节 量刑的基本问题 249

第十四章 量刑情节及其在司法中的把握 249

第二节 量刑情节的基本类型 255

第三节 刑罚的裁量制度 259

第十五章 法条竞合的理论与实际适用 267

第一节 法条竞合的基本问题 267

第二节 法条竞合的关系形态 273

第三节 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279

第十六章 经济犯罪的特性与规范模式 299

第一节 从治安犯罪到经济犯罪 299

第二节 类型划分与立法模式 303

第三节 刑法调整与罪刑设置 310

第十七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及相关问题 315

第一节 商业秘密的范围及特征 316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321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特征 324

第四节 举证责任及相关问题 329

第五节 我国立法的特色与反思 333

第十八章 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与司法问题 337

第一节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辨析 338

第二节 “恶意透支”的界定 343

第三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349

第十九章 故意伤害罪认定中的常见问题 354

第一节 几种特殊方法伤害行为的认定 355

第二节 共同故意伤害案件的认定 357

第一节 司法解释中的若干疑难 364

第二十章 盗窃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364

第二节 盗窃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374

第二十一章 受贿罪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383

第一节 受贿罪主体范围的认定 383

第二节 受贿罪的犯罪对象 390

第三节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把握 392

第四节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397

第二十二章 渎职罪的认定与司法实务问题 403

第一节 法条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403

第二节 渎职罪的“前提罪”问题 406

第三节 渎职罪的一罪与数罪 411

第四节 渎职罪与共同犯罪 418

后记 424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