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范恩实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741504
- 标注页数:276 页
- PDF页数:30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4 ≥2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夫余国家起源研究——兼与高句丽国家起源相比较 1
第一节 夫余文化兴起的考古学分析 1
一 前人研究的检讨 2
二 考古所见夫余文化的兴起 10
三 夫余始祖神话新释 16
结语 21
第二节 高句丽文化兴起的考古学分析 22
一 高句丽兴起前辽东地区的考古文化面貌 23
二 考古所见高句丽文化的兴起 32
三 高夷、貊与高句丽 42
结语 48
第三节 辽东石棚渊源研究 48
一 相关研究的回顾 49
二 从辽东石棚文化看石棚渊源 55
三 辽东石棚与朝鲜半岛支石墓的关系 65
第四节 夫余、高句丽国家起源比较研究——兼论华夏边缘历史族群国家起源的两条道路 69
一 夫余、高句丽国家起源研究回顾 71
二 夫余兴起前今吉林地区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演进 74
三 夫余国家起源的动力——以铁农具为代表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输入 81
四 高句丽兴起前今通化、桓仁地区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演进 90
五 高句丽国家起源的动力——西汉玄菟郡的设立 93
六 华夏边缘历史族群国家起源的两条道路 97
结语 100
第二章 夫余与两汉关系侧证 102
第一节 西汉玄菟郡辖区考 102
一 有关第一玄菟郡辖区的学术争论 102
二 再论沃沮说 110
三 第二玄菟郡的设立 120
四 第二玄菟郡的辖区 125
第二节 论西岔沟古墓群的族属——兼及乌桓、鲜卑考古文化的探索问题 129
一 研究史回顾 130
二 西岔沟类型出土文物分组 134
三 西岔沟类型五组文化因素共生面貌的形成 136
四 西岔沟类型文化族属的判定 140
五 有关乌桓、鲜卑考古文化的一点思考 143
第三节 论两汉的东北边疆政策——兼及两汉对夫余的认识 150
一 从汉初“修辽东故塞”到武帝开边 151
二 从武帝“轮台罪己”到王莽“乱延蛮貊” 155
三 东汉时期东北各部族的主动外交 158
四 从边疆政局发展看两汉对夫余的认识 160
结语 163
第三章 夫余政治体系研究 164
第一节 夫余政治体系的历史社会学解读 164
一 《三国志》卷30《东夷传·夫余》中一段史料的辨析 164
二 夫余社会的主要政治角色 168
三 王权有所强化的“家族国家” 172
第二节 从榆树老河深墓地看夫余地方统治体制 178
一 墓地材料反映的人群社会结构 178
二 从老河深墓地看夫余邑落人群构成 184
三 从老河深墓地看夫余的地方统治体制 186
第三节 高句丽品位制与国家政治结构特征 188
一 《三国志》卷30《东夷传·高句丽》所载政治名号分析 188
二 高句丽早期的内爵、外爵制 195
三 从早期品位制度看高句丽国家政治结构特征 199
四 使者系、兄系名号的演化与新的品位制的形成 203
五 从新的品位制看高句丽国家政治结构的发展 212
第四节 高句丽“使者”、“皂衣先人”考 214
一 说“使者” 215
二 说“皂衣先人” 221
结语 225
第四章 论夫余之亡 226
第一节 夫余衰亡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226
一 夫余衰亡的历史过程 226
二 “夫余”、“北夫余”与“东夫余” 231
三 夫余衰亡对地区政局的影响 235
四 夫余人口的流徙 240
第二节 冉牟墓志新探 242
一 冉牟墓志还是牟头娄墓志 243
二 大使者与奴客 249
三 从墓志看高句丽对夫余的统治 253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