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教育学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学
  • 作 者:张相乐,郑传芹主编;熊德明,王世牧,宋少雄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6601162
  • 标注页数:276 页
  • PDF页数:28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7 ≥2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 1

一、教育学的对象 1

二、教育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

一、教育学的萌芽 4

二、教育学独立学科的形成 5

三、教育学的发展 8

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1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15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15

一、教育的起源 15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17

三、近现代社会制度化教育 21

四、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5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 27

一、教育概念 27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8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31

第三章 教育功能 33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33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33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 33

三、教育功能的特征 35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36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36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8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39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40

一、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 40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46

第四章 教育目的 49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49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49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50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51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制定 52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52

二、教育目的观 56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61

一、我国教育目的提出的理论基础 61

二、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65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70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71

第五章 教育主体 75

第一节 教师 75

一、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 75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77

三、教师专业发展 79

四、教师的社会角色 82

第二节 学生 84

一、学生的本质 84

二、学生的地位 85

三、当代学生观 85

第三节 师生关系 87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类型 87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88

第六章 课程 93

第一节 课程概述 93

一、课程概念 93

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94

三、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95

第二节 课程编制原理 97

一、课程目标 98

二、课程内容 100

三、课程实施 103

四、课程评价 103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05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05

二、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106

三、基础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07

第四节 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08

一、课程变革的理念 108

二、课程变革的内容 110

第七章 教学 112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12

一、教学的概念 112

二、教学的地位与任务 114

第二节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6

一、古代教学思想 116

二、近代传统教学理论的形成 118

三、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 120

四、当代教学理论流派 121

第三节 教学过程 127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127

二、教学过程的阶段 128

三、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关系 133

第四节 教学实施 140

一、教学组织形式 140

二、教学模式 146

三、课堂教学设计 153

四、课堂教学行为 161

第五节 教学评价 168

一、教学评价概述 168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170

三、学生发展评价 174

四、教师教学评价 184

第八章 德育 187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87

一、什么是德育 187

二、德育的功能 189

三、现代德育观 193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96

一、德育的目标 196

二、德育的内容 198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9

第三节 德育的基本原则 201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201

二、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 201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206

一、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06

二、德育过程 209

三、德育途径 211

四、德育方法 213

第九章 班级建设 217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建设 217

一、班级的概念及特点 217

二、班级建设的意义 218

第二节 班级建设的内容 220

一、班级组织建设 220

二、班级文化建设 221

三、班级活动建设 222

第三节 班主任与班级建设 222

一、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22

二、班级建设的策略 223

三、班级建设中个别教育工作 228

第十章 教育质量 231

第一节 教育质量概述 231

一、多维度质量概念解释 231

二、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特性 234

三、教育质量观 236

第二节 教育质量标准 239

一、教育质量的构成 239

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 240

第三节 教育质量的监控与保障 241

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涵义 241

二、教育质量监控的要求 241

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242

四、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 243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 246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246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 246

二、教育研究的类型 249

三、教育研究的特点 251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253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范式 257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257

二、教育研究的范式 266

第三节 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条件 270

一、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观条件 270

二、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客观条件 274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