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
  • 作 者:贾春华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长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6045686
  • 标注页数:268 页
  • PDF页数:28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6 ≥26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 糖尿病论治史略 1

1.1 历史的回顾 1

1.1.1 先秦两汉时期糖尿病论治雏形的创建 1

1.1.2 魏晋隋唐时期糖尿病成因假说的发展 3

1.1.3 宋金元时期糖尿病分型与清热滋阴为主导治法的形成 5

1.1.4 明清时期糖尿病论治重点的转移 8

1.2 现代的观察 12

1.2.1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方法的抬头 12

1.2.2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异军突起 13

1.2.3 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与专病专药研究两军对峙 13

1.2.4 以现代医学为准则研究的展开 14

1.2.5 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方兴未艾 14

1.3.1 中西医共同研究治疗糖尿病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 15

1.3 未来的预测 15

1.3.2 天然中药的研究将继续深入 16

1.3.3 糖尿病的中医药理论将得到科学揭示 17

1.3.4 传统论治方法有待突破 18

2 糖尿病论治过程中形成的学派与学说 20

2.1 火热-寒凉派 21

2.1.1 火热-寒凉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21

2.1.2 火热-寒凉派著名医家论治消渴病特色 23

2.2 阳虚-温补派 31

2.2.1 阳虚-温补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31

2.2.2 阳虚-温补派论治消渴病特色 32

2.3 辨证折衷派 34

2.3.1 辨证折衷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34

2.3.2 辨证折衷派论治消渴病特色 35

2.4.1 消渴病脏腑部位 43

2.4 消渴病的学说与演变 43

2.4.2 消渴病的阴阳属性 47

3 糖尿病与脏腑关系的研讨 50

3.1 脏腑与津液的代谢输布 50

3.1.1 津液输转本于脾之运化 51

3.1.2 津液布散在于肺之宣发 52

3.1.3 津液之主在于肾之开闺 52

3.1.4 津液通调有赖肝之疏泄 53

3.1.5 津液虚、滞取决心阳亢衰 54

3.1.6 津液代谢必需三焦决渎 54

3.2 脏腑与水谷的消化与精微的吸收 55

3.3 脏腑与精血的运行统摄 56

4 糖尿病病因病机探源 58

4.1 体质因素 58

4.1.1 先天因素与糖尿病 59

4.1.2 地域因素与糖尿病 61

4.2 情志因素 63

4.3 生活因素 65

4.3.1 饮食失节,内伤脏腑 65

4.3.2 起居失调,外邪侵袭 66

4.3.3 劳倦内伤,恣情纵欲 67

4.4 病理因素 68

4.4.1 痰湿 68

4.4.2 瘀血 70

4.5 医药因素 72

4.5.1 医源性因素 72

4.5.2 药源性因素 74

5.1.1 标与本 77

5 糖尿病辨治方法索微 77

5.1 辨证中的“标本”“病证”关系 77

5.1.2 病与证 83

5.2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辨析 97

5.2.1 口渴多饮与多尿 97

5.2.2 多食易饥 100

5.2.3 小便浑浊 100

5.2.4 尿甜 102

5.2.5 消瘦乏力 103

5.2.6 舌象脉候 104

5.2.7 强中与阳痿 106

5.2.8 痈疽疮痒 108

5.2.9 水肿 110

5.2.10 胸腹胀满 111

5.3.1 药物治疗 113

5.2.11 其它症状 113

5.3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13

5.3.2 针灸推拿疗法 121

5.3.3 饮食疗法 126

5.3.4 情志心理疗法 129

5.3.5 体育疗法 131

5.3.6 气功疗法 135

6 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学研究 139

6.1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筛选 139

6.2 糖尿病常用药功效述要 141

6.3 糖尿病治疗用药的古今异同 146

6.4 糖尿病用药配伍规律 147

6.5 糖尿病古今用药配伍规律的异同 149

7.1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152

7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152

7.1.1 病因病机 153

7.1.2 临床治疗 157

7.1.3 讨论 161

7.2 糖尿病并发肾病 164

7.2.1 病因病机 164

7.2.2 临床治疗 171

7.2.3 实验研究 185

7.3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 188

7.3.1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188

7.3.2 糖尿病并发植物神经病变 203

7.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病 218

7.4.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19

7.4.2 临床治疗 226

8 糖尿病预防与保健 256

8.1 糖尿病的预防 256

8.1.1 调节饮食结构 257

8.1.2 调摄精神情志 258

8.1.3 节制房事 259

8.1.4 节制饮酒 259

8.1.5 劳逸结合 260

8.1.6 不可滥用药物 261

8.2 糖尿病的保健 262

8.2.1 体育锻练 263

8.2.2 饮食调养 264

8.2.3 药物保健 266

8.2.4 精神调摄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