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植物逆境生理学基础
  • 作 者:庞士铨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081330
  • 标注页数:181 页
  • PDF页数:18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9 ≥18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导言 1

第一节什么是植物的抗逆性和逆境生理 1

目录 1

第二节逆境的复杂性和植物适应的多样性 2

第二章植物抗逆性的基础 4

第一节抗逆性与膜系的相关性 4

第二节膜的理化性与抗逆性的关系 6

第三节 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微管与微丝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10

第四节膜的组分、更新、集合和生长在抗逆中的意义 22

第三章植物的抗旱性 31

第一节旱灾的种类及其危害 31

一、干旱的种类 31

二、干旱的危害 32

一、膜的透性改变 34

第二节干旱危害的生理机理 34

二、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 35

三、酶活性及激素活性发生变化 35

第三节水分亏缺的生理危害及其影响 36

一、水分亏缺对光合的影响 36

二、水分亏缺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37

三、水分亏缺对生长的影响 38

第四节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39

一、抗旱锻练 40

二、减低蒸腾的人工措施 42

三、其它农业措施 42

第二节涝淹危害的机理 45

二、淹涝及其危害 45

第一节涝淹的种类及其危害 45

第四章涝害及其机理 45

一、湿涝及其危害 45

一、缺氧对代谢的影响 46

二、淹涝对生长的影响 47

第三节植物抗涝性及提高抗涝的途径 48

一、植物的抗涝性 48

二、提高抗涝的途径 48

第五章植物热害与植物抗热性 50

第一节高温危害的表现 50

第二节高热危害的机理 50

一、蛋白质遭受损害 50

四、代谢失调及物质损害 51

五、蛋白质合成受到阻碍 51

三、氨的产生及毒害 51

二、脂类液化 51

第三节植物耐热性及其提高途径 52

一、耐热方式 52

二、提高耐热性的途径 52

第六章温度胁迫及植粉对低温的抗性 54

第一节温度胁迫和植物的反应 54

第二节低温冷害及其生理机理 55

一、低温为害的表现 55

二、低温危害的机理 57

第三节结冰冻害及其生理机理 60

一、冻害的涵义及其伤害 60

二、结冰冻害的生理机理 62

三、冻害的举例及其分析 68

一、提高抗低温冷害的途径 70

第四节提高抗寒与抗冻的途径 70

二、提高抗冻性的途径 71

第七章盐害及植物抗盐性 74

第一节盐分过多的危害 74

一、盐分过多的涵义 74

二、盐多危害的表现 75

三、盐多为害的机理 76

第二节盐生植物避盐及耐盐的生理 77

三、稀盐作用 78

一、提高耐盐的生理锻练 78

第三节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78

二、拒盐作用 78

一、排盐作用 78

二、渗透调节及改变膜的组分 79

第八章大气污染及植物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 83

第一节大气污染的一般概况及其化学变化 83

一、大气污染的一般概况 83

二、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变化 85

第二节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伤害 90

一、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90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伤害 90

第三节气体污染物引起的植物生理伤害及其机理 101

一、对气孔开张的影向 101

二、污染气体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02

三、对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03

四、对呼吸作用和酶类的影响 105

五、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 107

六、对还原糖和氨基酸的影响 109

七、对体内乙烯的影响 110

第四节植物对污染的抗性 110

一、植物对有害气体抗性的差异 110

二、树木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机理 111

三、影响植物抗性的因素 111

四、提高植物对大气污染抗性的办法 113

第五节减轻环境污染的途径 114

一、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114

二、植物吸尘和杀菌作用 117

第六节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118

二、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和监测植物 119

一、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依据 119

三、植物在监测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120

第九章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121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病性 121

一、病原物对植物的危害 121

二、植物抗病性的概念 128

三、抗病性的机理 129

四、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途径—抗病育种 141

第二节植物的抗虫性 143

一、植物抗虫性的概念 144

二、抗虫性的机理 146

三、抗虫育种的方向及展望 158

主要参考文献 159

附录——中英文词会编——名词缩写或简称表 168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