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郁证论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郁证论
  • 作 者:唐学游,唐罡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7713103
  • 标注页数:179 页
  • PDF页数:19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8 ≥17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范围 1

第二节分类 2

第三节病因 3

第四节病理 7

第五节诊断要点 13

第六节鉴别诊断 14

第七节药物治疗法则 15

第八节非药物治疗方法 19

第二章各论 23

第一节脑郁 23

一、病因病理 24

二、辨证要点 26

三、分型论治 27

(一)实证 27

1.气郁 27

2.血郁 28

3.火郁 29

4.痰郁 30

5.湿郁 31

6.气血不调 32

(二)虚证 33

1.气血亏虚 33

2.精髓枯竭 33

(一)针刺疗法 35

3.虚火上炎 35

四、其它治疗方法 35

(二)心理疗法 36

(三)体育锻炼和娱乐疗法 36

(四)气功疗法 36

第二节心郁 37

一、病因病理 39

二、辨证要点 40

三、分型论治 42

(一)实证 42

1.气郁 42

2.血郁 42

4.痰郁 44

3.火郁 44

(二)虚证 46

1.心气不足 46

2.心血亏虚 47

3.虚火上炎 47

四、其它治疗方法 48

(一)针刺疗法 48

(二)心理疗法 49

(三)体育锻炼 49

第三节肝郁 50

一、病因病理 51

二、辨证要点 53

(一)实证 54

1.气郁 54

三、分型论治 54

2.血郁 55

3.火郁 56

4.痰郁 56

5.寒郁 57

6.风阳妄动 58

(二)虚证 59

1.肝气不足 59

2.肝阴失养 60

3.肝血亏虚 61

四、其它治疗方法 62

(一)针刺疗法 62

4.虚风内动 62

(二)心理疗法 63

(三)气功疗法 64

(四)劳动锻炼 64

第四节脾郁 65

一、病因病理 67

二、辨证要点 69

三、分型论治 69

(一)实证 69

1.气郁 70

2.湿郁 71

3.水郁 72

4.痰郁 73

5.食郁 74

1.中气亏虚 75

(二)虚证 75

2.脾阳虚衰 76

四、其它治疗方法 77

(一)针刺疗法 77

(二)心理疗法 78

(三)饮食疗法 79

(四)其它疗法 79

第五节肺郁 80

一、病因病理 81

二、辨证要点 84

三、分型论治 85

(一)实证 85

1.气郁 85

2.痰郁 86

3.火郁 87

4.血郁 88

5.音郁 89

(二)虚证 90

1.肺气亏虚 90

2.阴虚火旺 91

四、其它治疗方法 92

(一)针刺疗法 92

(二)心理疗法 95

(三)其它疗法 95

第六节肾郁 96

一、病因病理 98

二、辨证要点 100

(一)实证 101

1.气郁 101

三、分型论治 101

2.水郁 103

3.血郁 104

4.精郁 105

(二)虚证 106

1.肾气亏虚 106

2.肾阳虚衰 107

3.肾精亏乏 108

4.阴虚火旺 108

四、其它治疗方法 109

(一)针刺疗法 109

(三)其它疗法 112

(二)心理疗法 112

第七节胆郁 113

一、病因病理 114

二、辨证要点 115

三、分型论治 117

(一)实证 117

1.气郁 117

2.火郁 117

3.痰郁 119

(二)虚证 120

胆气亏虚 120

(四)其它疗法 121

(二)心理疗法 121

(三)饮食疗法 121

(一)针刺疗法 121

四、其它治疗方法 121

第八节胃郁 122

一、病因病理 124

二、辨证要点 126

三、分型论治 128

(一)实证 128

1.气郁 128

2.食郁 128

3.火郁 129

4.痰郁 130

5.瘀郁 130

1.中气不足 131

(二)虚证 131

2.胃阴亏虚 132

四、其它治疗方法 133

(一)针刺疗法 133

(二)饮食疗法 133

(三)其它疗法 133

第九节小肠郁 134

一、病因病理 134

二、辨证要点 135

三、分型论治 136

(一)实证 136

1.气郁 136

2.火郁 137

四、其它治疗方法 138

(一)针刺疗法 138

虚寒郁 138

(二)虚证 138

(二)饮食疗法 139

第十节大肠郁 139

一、病因病理 139

二、辨证要点 140

三、分型论治 141

(一)实证 141

1.气郁 141

2.火郁 142

3.寒湿郁 143

(二)虚证 143

(一)针刺疗法 144

四、其它治疗方法 144

(二)饮食疗法 145

第十一节诸脏合郁 146

一、脑心同郁 146

(一)实证 147

1.气郁 147

2.血郁 148

3.火郁 149

4.痰郁 149

(二)虚证 150

1.气血不足 150

2.髓枯神乏 151

二、脑肝同郁 152

(一)实证 152

1.气郁 152

2.血郁 153

(二)虚证 154

3.火郁 154

1.气虚 155

2.精血亏虚 155

三、脑脾同郁 156

(一)实证 157

1.气郁 157

2.食郁 158

3.痰郁 158

(二)虚证 159

气血不足 159

(一)实证 160

1.气郁 160

四、脑肺同郁 160

2.血郁 161

3.痰郁 162

(二)虚证 163

1.气虚 163

2.阴虚 164

五、脑肾同郁 165

(一)实证 165

1.气郁 165

2.血郁 166

3.精郁 167

(二)虚证 168

1.精髓亏乏 168

2.阴虚火旺 168

附:方剂汇录 170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