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
  • 作 者:童庆炳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24004804
  • 标注页数:334 页
  • PDF页数:34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4 ≥3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 录 1

导言关于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 1

一、方法论的意义 1

二、方法论的级位 7

三、文艺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4

第一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本质 21

第一节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 21

一、文学四要素和六种文学本质论 22

二、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对立统一 40

三、客观说和体验说的对立统一 57

第二节文学活动在人的活动坐标上的位置 66

一、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67

二、人的活动系统中的文学活动 72

三、审美和文学的审美本质 82

第三节人类社会的演变与文学功能的演变 92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阶段 93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阶段 97

三、文学活动的自由阶段 102

第二章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105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客体 105

一、关于别林斯基的失误 106

二、文学创作反映整体的生活 114

三、文学创作反映富于特征的生活 119

四、文学创作反映情绪化的生活 132

五、文学创作反映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 138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体 143

一、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 143

二、作家的创作个性 170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 186

第一节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新观念 186

一、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历史回顾 186

二、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新构想 193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浅层结构 200

一、语言——结构层 200

二、艺术形象层 231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 249

一、历史内容层 249

二、哲学意味层 258

第四章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266

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含义和意义 266

一、文学接受的含义 266

二、文学接受的意义 270

第二节文学接受活动形成的条件 280

一、接受的对象 280

二、接受的主体 287

三、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的适应性及联系 294

第三节文学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298

一、文学接受的审美心理过程 298

二、文学接受的深层心理结构 316

后记 33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