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集聚·分化·整合  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
  • 作 者:方旭红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006265
  • 标注页数:353 页
  • PDF页数:36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7 ≥3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人口集聚与人口结构:苏州城市化的计量分析 1

第一节 人口集聚:城市化的量标 3

第二节 人口结构:人口积聚形式的量化分析 12

一、家庭结构 13

二、职业结构 16

三、性别、年龄、教育、宗教信仰结构 27

第二章 苏州城市化动因探析 33

第一节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现代转变 33

一、苏州城市化的历史基础 34

二、传统手工业日趋分化 37

三、现代机器工业有所发展 44

四、商贸金融业现代转换 50

五、旅游业渐次兴起,旅游经济初现端倪 65

第二节 现代交通通讯网络初步形成 70

一、现代交通网络初步架构 71

二、现代通讯网络初步形成 95

第三节 农村“破产”的“推力” 115

一、农村“破产”的形势 115

二、农民离村城居的趋向 123

第三章 功能转换与城市空间的拓展和更新 129

第一节 现代城市功能观念和城市规划思想的兴起 130

一、勃兴一时的城市功能观念和城市规划思想 130

二、1927年苏州市政筹备处的城市规划 135

第二节 功能转换:建设旅游城市的设想与实践 142

一、苏州市政府建设“住宅都会”的施政原则 142

二、吴县各界建设“旅游城市”的设想与实践 144

三、寻求城市功能转换的意义 152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拓展与更新 153

一、修路筑桥疏浚河道:城市空间的拓展与更新 154

二、消防照明自来水: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初步奠基 163

第四章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演化生成 179

第一节 工资与消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 181

第二节 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物质考察之一 189

第三节 衣食住行: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物质考察之二 191

一、衣着的时尚化 192

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高效率化 199

三、饮食、居住的“摩登化” 206

第四节 教育及大众传媒: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精神考察之一 208

一、现代教育原则的确立 208

二、社会教育勃兴一时 213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改进 215

第五节 休闲娱乐: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精神考察之二 221

一、体育运动日益普及 221

二、看电影、逛公园、短途旅游成为时尚 225

三、读书、看报、听音乐演为新的休闲方式 230

第六节 社会心理与思想观念: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精神考察之三 234

一、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得到增强 235

二、崇尚自然、健康的审美观开始形成 239

三、妇女运动方兴未艾,女权意识渐次兴起,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241

四、性教育兴起,性观念趋于开放 246

五、婚姻家庭观念逐渐转变 252

六、科学意识、“公民”观念、现代商业精神、“崇洋慕新”风气日渐形成 264

第五章 越轨与失范:城市问题日益凸显 274

第一节 苏州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 274

一、苏州城市问题中的“物理性病理问题” 276

二、苏州城市问题中的“社会性病理问题” 284

第二节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各方应对措施 291

一、苏州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91

二、解决城市问题的努力与顿挫 301

第六章 城市管理模式的现代演进 306

第一节 苏州市时期的城市管理模式 306

一、市的法律地位与苏州市的组织结构 306

二、城市管理的分职化、制度化 309

第二节 吴县县城时期的城市管理模式 312

一、县的法律地位与组织结构 313

二、作为吴县县城的苏州城市管理模式 316

第七章 余论 325

一、苏州城市化的成就与意义 325

二、苏州城市化的不足及成因 331

三、苏州城市化的历史启示 334

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52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