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医临床基础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医临床基础
  • 作 者:翟明义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4105·44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目 录 1

第一章祖国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1

第二章祖国医学对人体的认识 11

第一节人与自然 11

第二节局部与整体 12

第三章阴阳五行学说 14

第一节 阴阳 14

第二节五行 16

第四章经络 19

第一节十二经脉循行和分布规律 20

一手太阴肺经 21

二手阳明大肠经 21

三足阳明胃经 22

四足太阴脾经 23

五手少阴心经 24

六手太阳小肠经 25

七足太阳膀胱经 26

八足少阴肾经 27

九手厥阴心包经 28

十手少阳三焦经 29

十一足少阳胆经 30

十二足厥阴肝经 31

第二节奇经八脉 32

一 督脉 33

二 任脉 34

三 冲脉 34

四 带脉 35

五 阳维 36

六 阴维 37

七 阳跷 38

八 阴跷 39

第五章脏象 42

第一节脏腑生理与病理 43

一五脏 43

(一)心 43

(二)肝 46

(三)脾 50

(四)肺 57

(五)肾 60

(一)胆 68

二六腑 68

(二)胃 69

(三)小肠 70

(四)大肠 70

(五)膀胱 71

(六)三焦 72

第六章脏腑之间的关系 73

第一节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73

一心与肝 73

三心与肺 74

二心与脾 74

四心与肾 75

五肝与脾 75

六肝与肺 76

七肝与肾 76

八脾与肺 77

九脾与肾 77

十肺与肾 78

第二节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78

一心与小肠 80

第三节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80

二肝与胆 81

三脾与胃 81

四肺与大肠 81

五肾与膀胱 82

六心包与三焦 82

第四节气血津液 82

一气 83

(一)宗气 83

(二)卫气、营气 83

(一)出血 84

二血 84

(二)瘀血 85

(三)血虚 85

三津液 85

第七章辨证 87

第一节八纲辨证 87

一阴阳 87

二表里 89

三寒热 93

四虚实 96

一心病辨证 99

第二节脏腑辨证 99

二肝病辨证 101

三脾病辨证 103

四肺病辨证 106

五肾病辨证 109

六胃病辨证 112

七膀胱病辨证 115

八胆病辨证 116

九大肠病辨证 118

十小肠病辨证 119

十二三焦病辨证 121

十一心包络病辨证 121

第三节六经辨证 123

第四节卫气营血辨证 131

第五节病机十九条辨证 132

一六淫病机十二条 132

二五脏病机七条 136

第六节病因辨证 138

一六淫 138

二七情 144

四劳倦所伤 145

三饮食不节 145

第八章四诊 147

第一节望诊 147

一望头 147

二望面色 148

三望鼻 151

四望耳 154

五望眼 155

六望面容 160

七望唇、口 161

八望舌体 164

九望舌质 165

十望舌苔 167

十一望毛发 169

十二望形体 171

十三望颈 175

十四望胸腹 177

十五望四肢脊椎 179

十六望指纹 181

第二节闻诊 182

第三节问诊 186

第四节切诊 200

一按摸皮肤 201

二经穴切诊 204

三痰核检查 209

四脓肿疮疡检查 210

五头部按诊 211

六腹部按诊 211

七切脉 213

(一)切脉应注意那些问题 213

(二)切脉部位及配合脏腑 215

(三)二十八脉主病 217

第九章病理 223

第一节阴阳失调 223

第二节 邪正消长 224

第三节升降失常 225

第十章治疗法则 226

第一节治疗原则 226

一整体观念 226

(一)调动两个积极性 226

(三)防治结合 227

(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227

二重视内因 228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 229

(一)治病求本 229

(二)标本缓急 229

(三)补虚泻实 231

(四)正治与反治 232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33

(六)守法与变法 234

一发汗法 235

第二节治法 235

二和解法 236

三泻下法 237

四清热法 239

五温里法 240

六消积法 241

七补益法 242

八重镇法 243

九固涩法 244

十涌吐法 245

附录方剂索引 245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