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发展心理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发展心理学  第2版
  • 作 者:雷雳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0168968
  • 标注页数:308 页
  • PDF页数:32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4 ≥30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1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起源 1

二、发展的领域 5

三、发展的阶段 6

四、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10

第二节 研究个体发展的方法 12

一、一般研究的设计 12

二、发展研究的设计 15

三、不同研究结果的整合 18

四、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8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观 22

第一节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2

一、先天与教养的关系 23

二、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23

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4

第二节 精神分析观 24

一、弗洛伊德的理论 24

二、埃里克森的理论 26

第三节 学习观 27

一、行为主义 27

二、社会学习理论 28

第四节 认知发展观 30

一、皮亚杰的理论 30

二、信息加工理论 31

第五节 进化观 33

一、习性学与进化发展心理学 33

二、依恋理论 34

第六节 背景观 35

一、维果茨基的理论 35

二、朱智贤的发展观 36

三、生态系统理论 37

四、能力—环境压力理论 39

第七节 毕生发展观 40

一、生命全程观 40

二、生命过程观 42

第三章 生命的开始 48

第一节 胎儿期 48

一、受孕与胎儿发展 48

二、遗传机制 50

三、胎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55

第二节 新生儿 59

一、分娩过程及分娩方法 59

二、新生儿的发展 61

第四章 婴儿期的发展 67

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 67

一、婴儿期身体发育 67

二、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 69

三、婴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71

四、婴儿期知觉的发展 74

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 76

一、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76

二、婴儿期的语言发展 82

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88

一、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88

二、婴儿期的气质 89

三、婴儿期的情绪发展 92

四、婴儿期的依恋 95

五、婴儿期的自我 99

第五章幼儿期的发 104

第一节 幼儿期的身体发展 104

一、幼儿期的身体发育 104

二、幼儿期的大脑发育 105

三、幼儿期的运动技能 106

第二节 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 108

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108

二、幼儿期的语言发展 116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118

一、幼儿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118

二、幼儿期的情绪发展 119

三、幼儿期的自我发展 122

四、幼儿期的心理性别 123

五、幼儿期的父母教养方式 126

六、幼儿期的游戏 128

七、幼儿期的同伴关系 132

第六章 学龄儿童期的发展 137

第一节 学龄儿童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137

一、学龄儿童期的身体发展 137

二、学龄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140

三、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144

四、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149

第二节 学龄儿童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151

一、学龄儿童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151

二、学龄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152

三、学龄儿童期的自我发展 153

四、学龄儿童期的心理性别 155

五、对他人的理解 158

六、学龄儿童期的道德发展 159

七、学龄儿童期的家庭关系 162

八、学龄儿童期的同伴关系 165

第七章 青少年期的发展 170

第一节 青少年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170

一、青春期的身体发育 170

二、青春期发育的心理适应 173

三、青少年的身体映像 177

四、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179

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维 182

六、青少年的学习 184

第二节 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186

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186

二、青少年期的情绪发展 187

三、青少年期的自我发展 188

四、青少年期的心理性别 192

五、青少年期的道德发展 194

六、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 197

七、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 200

八、青少年期的问题行为 204

第八章 青年期的发展 210

第一节 青年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210

一、青年期的身体发展 210

二、青年期的运动能力 214

三、青年期的认知发展 215

四、情绪智力 217

五、大学的学习生活 218

第二节 青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220

一、青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220

二、青年期的社会性特点 221

三、青年期的友谊 223

四、青年期的爱情 226

五、青年期的婚姻与家庭 230

六、青年期的职业选择 237

第九章 中年期的发展 246

第一节 中年期的身体与认知发展 246

一、中年期的身体变化 246

二、健康与压力 249

三、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250

四、专业技能的发展 251

第二节 中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252

一、中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252

二、中年期自我认同的发展 253

三、中年期的社会性特点 256

四、人格特质的个别差异 259

五、中年期的家庭生活 261

六、工作及其平衡 265

七、休闲活动 270

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274

第一节 老年期的身体与认知发展 274

一、老年期的身体变化 274

二、衰老的原因 276

三、寿命及其相关因素 279

四、老年人的智力 280

五、老年人的记忆 281

六、老年人与智慧 282

第二节 老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284

一、老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284

二、年老化的过程 285

三、退休生活的适应 287

四、老年期的婚姻与家庭 289

五、老年人的友谊 292

第十一章 生命的尾声 296

第一节 对死亡的界定与理解 296

一、对死亡的界定 296

二、对死亡的理解 297

第二节 面对死亡 299

一、面对自己的死亡 299

二、面对亲人的死亡 301

参考文献 308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