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谢常青著
- 出 版 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290274
- 标注页数:186 页
- PDF页数:20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3 ≥18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㈠ 杜埃 1
绪言 1
目次 1
序㈡ 黄展人 5
第一章:香港新文学的萌发 5
一、香港最初的华文刊物 32
二、封建文化和复古卫道 32
三、新旧交替的文学现象 32
四、新文学裂土萌发 32
五、新文学的青年作者 32
第二章:抗战初的香港文坛 32
六、辛勤的园丁茅盾 87
第三章:皖南事变期的香港文坛 87
九、反映在忧郁中觉醒的作品 87
八、“文协香港分会”的诞生 87
七、旗帜鲜明的《文艺阵地》 87
十、蒲特、思慕、杜埃 87
四、雨后春笋般的报刊杂志 87
三、繁忙多彩的文艺活动 87
二、抗战初期的文化中心 87
一、悼念鲁迅先生的活动 87
五、拓荒者许地山 87
六、登上又一高峰的茅盾 135
第四章:战后香港文学 135
十、香港陷落前的写照 135
九、《新儿童》——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 135
八、“文通”——革命文艺青年的摇篮 135
七、杨刚、萧红、夏衍 135
五、海外宣传据点——《华商报》 135
四、纪念鲁迅的活动 135
三、“中国文化协进会” 135
二、繁荣活跃的文坛 135
一、文协香港分会 135
一、战后香港文学的新任务 184
二、站在民主运动前列的郭沫若、茅盾 184
三、《华商报》和民主刊物 184
四、万紫千红的文学作品 184
五、战后形成艺术风格的作家 184
六、文艺大众化与方言文学运动 184
七、在民主运动中发展的“文通” 184
后记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