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沉思录  革命与建设之路新探
  • 作 者:徐博涵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24006068
  • 标注页数:216 页
  • PDF页数:22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9 ≥21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 录 1

序………………………………………………………………何金铭前言 1

上 篇 3

一、马克思主义新式民主革命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新式民主革命理论的奠基者 6

(二)列宁大大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式民主革命的理论 12

(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新式民主革命理论 20

提高到了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阶段 20

(四)有中国特色的新式民主革命道路有哪些重 26

大突破 26

(五)毛泽东作出重大理论新贡献的客观、主观 46

条件和原因 46

(一)建国后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分期 59

二、列宁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59

下 篇 59

(二)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采取一系 74

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74

(三)《论合作制》的真谛 88

(四)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再认识 104

(五)布哈林对列宁晚期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发挥 113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141

的发展 141

(一)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148

(二)经济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项工作的中心 164

(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87

四、代结束语——迎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潮 205

后记 21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