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柯建中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6141657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 1
第一节 先秦时期 1
一、接近远古中国 1
二、夏商周的更替 2
三、平王东迁与春秋霸业 4
四、战国社会新现象与各国变法 7
五、七国争雄与秦的统一 10
一、秦的改革与暴政 12
第二节 秦汉时期 12
二、楚汉相争 14
三、西汉初年的政局 16
四、文景之治与七国之乱 18
五、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20
六、从“昭宣中兴”到“王莽改制” 21
七、光武中兴和东汉初年政治 23
八、外戚、宦官与党锢 24
一、三国鼎立 27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27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与晋室南渡 31
三、南朝政治概貌 34
四、十六国与北朝政治 36
第四节 隋唐时期 40
一、隋的兴亡 40
二、贞观之治 42
三、武则天执政与开元盛世 45
四、安史之乱 47
五、唐代中晚期政局 50
第五节 五代宋元时期 52
一、五代十国 52
二、宋初对晚唐五代弊政的革除 54
三、北宋革新变法运动 55
四、新旧党争和北宋晚期政治 57
五、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 60
六、元的统治 63
一、明代前期政治 65
第六节 明清时期 65
二、明代中晚期弊政 67
三、明末农民起义失败与清军入关 70
四、康雍乾政治 72
五、危机的暴露 74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76
第一节 中央行政制度 76
一、先秦时期概况 76
二、皇帝制度的确立 77
三、三公与九卿 79
四、尚书权力的扩大和三省制的演变 81
五、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85
六、枢密院与二府制 87
七、丞相的废除与六部地位的提高 91
八、内阁与军机处 95
第二节 中央监察制度 100
一、御史和御史大夫 100
二、司隶校尉的出现 101
三、御史台的建立 102
四、台院、殿院和察院 103
五、谏官系统与台谏合一 106
六、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 108
第三节 中央司法制度 111
一、廷尉的设置 111
二、大理寺的职能 113
三、刑部职权的变化 114
四、三司推事与会审制度 116
第四节 地方行政制度 118
一、郡县制的形成 118
二、州制的兴衰 120
三、路制的创设 123
四、行省制的实行 124
第五节 科举制度 128
一、实行科举前的人才选拔概况 128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 129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131
四、科举制度的极盛 133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农业 139
一、远古至春秋时期 139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 139
二、战国秦汉时期 144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47
四、隋唐五代时期 149
五、宋元时期 151
六、明清时期 153
一、远古至春秋时期 155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155
二、战国秦汉时期 159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61
四、隋唐五代时期 164
五、宋元时期 167
六、明清时期 170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商业 173
一、远古至春秋时期 173
二、战国秦汉时期 175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79
四、隋唐五代时期 181
五、宋元时期 183
六、明清时期 185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户籍与赋役 188
一、春秋至秦汉时期 188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91
三、隋唐时期 194
四、宋元时期 195
五、明清时期 198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01
第一节 先秦时期 201
一、华夏族的三支主要来源 201
二、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203
第二节 秦汉魏晋时期 209
一、汉族共同体的巩固与发展 209
二、匈奴 210
三、西域诸族 213
四、东北各族 216
五、氐与羌 218
六、南方各族 220
第三节 隋唐时期 224
一、突厥 224
二、回纥 228
三、吐蕃 231
四、南诏 235
五、南方各族 238
第四节 辽宋西夏金时期 240
一、契丹 240
二、党项 243
三、女真 245
四、西北地区 247
五、西南地区 249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 251
一、蒙古族 251
二、回族 255
三、满族 257
四、藏族 259
五、南方各族 261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文化 265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265
一、先秦诸子 265
二、经学 273
三、理学 279
一、诗歌 288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文学 288
二、散文 299
三、小说 303
四、戏剧 309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312
一、天文与历法 312
二、古代建筑 317
三、中医学 321
四、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