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独木桥?阳关道?  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
  • 作 者:吕达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073031X
  • 标注页数:273 页
  • PDF页数:28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5 ≥27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论 课程:学生通往社会的桥梁 1

第一章 未来课程的一面镜子 5

先驱者的探索——百科全书式课程及其他 5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赫尔巴特到斯宾塞 14

哥白尼式的革命——儿童中心课程论及其鼻祖 22

又一座丰碑——从波比特到R.泰勒原理 30

“学科结构论”的崛起——布鲁纳课程改革:成乎?败乎? 39

第二章 明日课程纵横谈 49

经济起飞的挑战——学校课程:滞后?同步?还是超前? 49

政治变幻的考验——学校课程:工具论?本体论? 60

文化异同的影响——学校课程:国际普同性与本国殊异性 65

迎接明日课程的曙光 71

第三章 面向21世纪的尝试 88

美利坚的勃勃雄心 88

克里姆林宫的跃跃欲试 105

大不列颠的紧锣密鼓 128

太阳旗下的步步紧逼 156

第四章 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中国课程改革的构想与趋势 171

课程设计之纲:培养目标的“三三构建”——“三大要素”与“三大支柱” 171

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四个结合”的和谐完美 182

一、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相结合——相得益彰的课程内容 184

二、显在课程与潜在课程相结合——相辅相成的课程范畴 193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取长补短的课程形态 196

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动态平衡的课程类型 208

课程的“两段设计”——普及型基础教育与分流式基础教育 220

课程的“三级管理”——中央、地方、学校:各司其职 247

课程改革的系统工程俯瞰 250

结语 在斯芬克司面前 261

谜之一:课程演变的“钟摆”现象将来会消匿吗? 261

谜之二:各国未来课程发展趋势何以相悖? 268

谜之三:告别了独木桥,阳关道在何方? 269

主要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3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