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现代经济管理学
  • 作 者:刘通尧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631131
  • 标注页数:377 页
  • PDF页数:38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7 ≥37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现代经济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

第二节 现代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

第三节 现代经济管理的性质 6

第四节 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和作用 9

第五节 现代经济管理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13

第二章 国民经济网络体系 19

第一节 国民经济网络体系的概念 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网络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2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网络体系的分析 29

第三章 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 34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 34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 38

第四章 现代经济管理的目标、经济预测与经济决策 47

第一节 现代经济管理的目标 47

第二节 经济预测 51

第三节 经济决策 57

第五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综合平衡 63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63

第二节 计划管理形式 70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74

第六章 宏观经济总供求平衡 8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总供求平衡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81

第二节 宏观经济总供求的总量平衡 85

第三节 宏观经济总供求的结构平衡 91

第七章 中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 97

第一节 中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 97

第二节 中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 102

第八章 第一产业——农业经济管理 118

第一节 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118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123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结构 127

第四节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 129

第五节 实现农业现代化 132

第九章 第二产业——工业经济管理 137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37

第二节 工业部门结构和计划管理 141

第三节 工业现代化和技术引进 145

第四节 工业资源及其管理 149

第五节 工业企业规模、生产专业化协作和联合化 154

第十章 第三产业经济管理 158

第一节 加强第三产业管理的意义 158

第二节 加强第三产业管理的途径 161

第三节 加速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改革 171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管理 175

第一节 地区经济管理 175

第二节 城市经济管理 184

第三节 小城镇经济管理 19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1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197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202

第三节 资金市场和技术市场 207

第一节 经营管理概述 214

第十三章 企业经营管理 214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 219

第三节 企业经营决策 224

第四节 企业经营计划 234

第十四章 企业生产管理 239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239

第二节 生产过程组织 241

第三节 期量标准与生产作业计划 250

第四节 生产作业准备和生产调度 255

第十五章 经济机制和经济调节 264

第一节 经济机制与经济调节的基本概念 264

第二节 经济机制的特征和运行 269

第三节 经济调节手段的特征和作用 275

第四节 综合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和经济杠杆 280

第十六章 经济信息、经济控制与监督 285

第一节 经济信息 285

第二节 经济控制 292

第三节 经济监督 297

第十七章 经济体制与经济组织 306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306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性质和方向 313

第三节 经济组织的基本原理 317

第四节 以城市为中心建立网络型经济组织 323

第十八章 现代经济管理技术与方法 329

第一节 统筹法 329

第二节 投入产出法 334

第三节 优选法 340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347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评价 355

第一节 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原则 355

第二节 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358

第三节 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标准及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方法 370

后记 377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