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资金形成与金融发展
  • 作 者:黄志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4908606
  • 标注页数:284 页
  • PDF页数:29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2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立论 23

一、本章引言:“经济发展→资金形成→金融运行”的研究主题 23

二、资金概念的厘正 24

三、资金对经济增长与发展作用的再认识 31

四、“储蓄--投资”结构、资金形成方式与金融功能的延伸 39

第二章 储蓄与投资总量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8

一、本章引言:资金形成理论研究的起点选择 48

二、储蓄、投资与经济发展的第一价值推动 49

三、储蓄与投资转化总量的条件限制 55

四、储蓄与投资总量关系的实践再认识 61

五、储蓄与投资非均衡条件下的资金形成质量与经济发展效果 70

六、储蓄与投资转化总量的市场效应 76

第三章 国民储蓄形成的方式、结构与变动规律 80

一、本章引言:国民储蓄形成的探微考虑 80

二、拓展分析下的一般国民储蓄形成特征 81

三、国民储蓄行为特征与国民储蓄结构模式 90

四、金融储蓄的外延拓展与内在机制深化 100

第四章 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模式选择 110

一、本章引言: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资金形成意义 110

二、理论的忽视与理论的发展 112

三、储蓄向投资转化方式的“两效”选择原则 118

四、非均衡转化与行为结构调整的金融主体理论 126

第五章 间接金融资金形成机制研究--银行信贷安全机制重构 134

一、本章引言:间接金融资金形成机制的安全性运行忧虑 134

二、信贷资金运行规律与信贷管理重心的选择 135

三、贷款方式设计的经济分析与理论比较 142

四、我国传统体制下银行信用贷款方式的形成与机制缺陷 147

五、贷款方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150

六、银行信用贷款方式的重新肯定与安全机制重构 155

第六章 直接金融资金形成机制研究--金融市场的理论深化与中国市场融资机制培育 161

一、本章引言:直接金融资金形成机制的运行特点与研究取向 161

二、金融市场产生的货币理论基础探源--关于货币(Ⅲ)的见解 163

三、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特征的再认识 170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时空描述 178

五、金融市场开发策略的选择与机制发育的环境改造 186

第七章 宏观资金循环的结构效益与机制构造 194

一、本章引言:资金循环与资金形成理论的延伸 194

二、宏观资金循环的机理剖析 195

三、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力配置失当成因 202

四、矫正经济失衡、提高结构效益与市场基础的脆弱性障碍 209

五、实现宏观资金良性循环的战略选择 214

第八章 微观资金的集约化营运与机制构造 223

一、本章引言:经济发展模式与资金营运模式 223

二、企业粗放经营的价值成因 224

三、企业资金粗放营运的资金供给制渊源 230

四、资金供给制的金融发展阻滞与经济涡流 237

五、实现资金集约营运的综合改革构想 243

第九章 中国资金形成的金融发展理论 250

一、本章引言: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资金形成 250

二、发展经济学的金融理论与中国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252

三、中国金融发展的资金供给抑制与倒逼抑制 260

四、以借贷制为基点、建立中国资金形成的金融深化理论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