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温病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温病学  第2版
  • 作 者:马健主编;谷晓红,杨宇,郭永洁,艾军,黄琴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7812853
  • 标注页数:258 页
  • PDF页数:27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6 ≥2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萌芽阶段(战国~晋唐时期) 2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2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3

四、发展阶段(近现代) 4

总论 9

第一章 温病概念 9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9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9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10

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11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11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12

一、温病的范围 12

二、温病的命名 12

三、温病的分类 13

四、温病与伤寒 13

五、温病与温疫 14

六、温病与温毒 15

第二章 温病病因与发病 16

第一节 温病的病因 16

一、风热病邪 17

二、暑热病邪 17

三、湿热病邪 18

四、燥热病邪 19

五、温热病邪 19

六、温毒病邪 20

七、疠气 20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 21

一、发病因素 21

二、感邪途径 22

三、发病类型 22

第三章 温病辨证理论 25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25

一、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6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变化 27

三、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和相互传变 29

第二节 三焦辨证理论 30

一、三焦辨证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0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变化 31

三、三焦的病程阶段和相互传变 34

第三节 温病辨证理论的运用 35

一、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35

二、温病辨证理论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及综合运用 35

【附】湿热病三焦辨证理论 36

一、上焦湿热证 36

二、中焦湿热证 36

三、下焦湿热证 37

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 39

第一节 辨舌验齿 39

一、辨舌 39

二、验齿 43

第二节 辨斑疹白? 43

一、辨斑疹 43

【附】阴斑 44

二、辨白? 45

第三节 辨常见症状 45

一、发热 45

二、汗出异常 46

三、口渴 47

四、咽喉肿痛 47

五、二便异常 47

六、神志异常 48

七、痉 48

八、厥脱 49

九、出血 49

第五章 温病常用治法 51

第一节 温病治法确立的依据 51

一、审因论治 51

二、辨证施治 52

三、对症施治 52

第二节 温病基本治则 52

一、祛邪护阴 52

二、卫气营血治则 53

三、三焦治则 53

第三节 温病主要治法 53

一、解表法 53

二、清气法 54

三、和解法 55

四、祛湿法 55

五、通下法 56

六、清营凉血法 56

七、开窍法 57

八、息风法 57

九、滋阴法 57

十、固脱法 58

【附】外治法 59

第四节 温病兼夹证治疗 60

一、兼痰饮 60

二、兼血瘀 60

三、兼食滞 61

四、兼气郁 61

第五节 温病瘥后调理 61

一、正虚未复 61

二、余邪未尽 61

三、复证治法 62

第六章 温病预防和护理 64

第一节 温病的预防 64

一、古代温病预防的认识与成就 64

二、温病的预防方法 65

第二节 温病的护理 67

一、一般护理 67

二、特殊护理 67

各论 71

第七章 风温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病因病机 72

第三节 诊断 72

一、诊断依据 72

二、鉴别诊断 73

第四节 辨证论治 73

一、辨治要点 73

二、主要证治 74

第八章 春温 85

第一节 概述 85

第二节 病因病机 86

第三节 诊断 87

一、诊断依据 87

二、鉴别诊断 87

第四节 辨证论治 87

一、辨治要点 87

二、主要证治 88

第九章 暑温 102

第一节 概述 102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03

第三节 诊断 104

一、诊断依据 104

二、鉴别诊断 104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04

一、辨治要点 104

二、主要证治 105

【附】冒暑、暑秽 114

一、冒暑 114

二、暑秽 115

第十章 湿温 120

第一节 概述 120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21

第三节 诊断 122

一、诊断依据 122

二、鉴别诊断 122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23

一、辨治要点 123

二、主要证治 124

第十一章伏暑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36

第三节 诊断 137

一、诊断依据 137

二、鉴别诊断 137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37

一、辨治要点 137

二、主要证治 138

第十二章 秋燥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46

第三节 诊断 146

一、诊断依据 146

二、鉴别诊断 14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47

一、辨治要点 147

二、主要证治 148

第十三章 大头瘟 155

第一节 概述 155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56

第三节 诊断 156

一、诊断依据 156

二、鉴别诊断 15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57

一、辨治要点 157

二、主要证治 157

第十四章 烂喉痧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62

第三节 诊断 162

一、诊断依据 162

二、鉴别诊断 162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63

一、辨治要点 163

二、主要证治 164

第十五章 疫疹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69

第三节 诊断 170

一、诊断依据 170

二、鉴别诊断 170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71

一、辨治要点 171

二、主要证治 172

第十六章 疟疾 177

第一节 概述 177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78

第三节 诊断 179

一、诊断依据 179

二、鉴别诊断 179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79

一、辨治要点 179

二、主要证治 180

第十七章 霍乱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第二节 病因病机 187

第三节 诊断 187

一、诊断依据 187

二、鉴别诊断 188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88

一、辨治要点 188

二、主要证治 189

名著选 195

第十八章 叶天士《温热论》 195

一、温病大纲 196

二、邪在肺卫 198

三、流连气分 198

四、里结阳明 199

五、论湿 201

六、邪入营血 202

七、辨舌验齿 203

八、辨斑疹白? 207

九、论妇人温病 209

第十九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211

一、湿热病提纲 212

二、邪在卫表 213

三、邪在气分 214

四、邪入营血 217

五、变证 219

六、类证 222

七、善后调理 226

第二十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228

一、上焦篇 228

二、中焦篇 239

三、下焦篇 247

四、温病治则与治禁 251

附录一 方剂索引 254

附录二 温病临床常用中成药 25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