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藏汉佛教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藏汉佛教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 作 者:乔根锁,魏冬,徐东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256238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藏汉佛教哲学形成因素及发展特征比较 1

第一节 自然、人文环境对藏汉佛教哲学形成的影响 1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藏汉佛教哲学形成的影响 1

二、社会历史人文环境对藏汉佛教哲学形成的影响 7

第二节 藏汉佛教哲学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 18

一、藏汉佛教哲学本土化发展的比较 18

二、藏汉佛教哲学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的比较 32

第二章 藏汉佛教宇宙观比较 45

第一节 藏汉佛教宇宙生成及其宇宙图式的比较 45

一、关于宇宙生成的比较 46

二、关于宇宙结构图式的比较 49

第二节 藏汉佛教关于世界形成元素和演变过程的比较 54

一、关于世界形成元素的论述 54

二、藏汉佛教关于宇宙形成的动力和宇宙本体的论述 55

三、藏汉佛教关于时间观的论述 61

第三节 藏汉密教的宇宙观比较 68

第四节 藏汉佛教的宇宙观的差异 70

一、在宇宙的形成和结构图式上 71

二、在宇宙的运动、演变和本体上 71

三、在密教的宇宙观上 72

第三章 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比较 74

第一节 藏传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74

一、对藏族伦理道德进行规范的强烈的目的性 75

二、重来世而轻现世的理论色彩 76

三、淡薄现世功利,注重施舍利他的修持特色 80

四、强烈的精神超越性和现实的针对性 81

第二节 汉传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83

一、与汉地固有宗教观念和报应思想的融合性 84

二、重视对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弥补性 86

三、包容性和圆融性 87

四、重视现实、关注人生的人本主义倾向 88

第三节 藏汉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比较 89

一、相同或相似的思想 89

二、相异之处 91

第四章 藏汉佛教缘起论和中观思想比较 94

第一节 藏传佛教缘起论和中观学的发展略述及其影响 96

一、藏传佛教缘起论的发展概述 96

二、缘起论对藏传佛教哲学的影响 136

第二节 汉传佛教缘起论的发展略述及影响 145

一、汉传佛教缘起论发展的形态 145

二、缘起论对汉传佛教的影响 170

第三节 藏汉佛教缘起论发展的异同 174

一、藏汉佛教缘起论的差异 174

二、藏汉佛教缘起论的相同之处 183

第五章 藏汉佛教心性论哲学比较 189

第一节 心性论在藏汉佛教哲学中的地位比较 191

一、心性论在藏传佛教之地位 192

二、心性论在汉传佛教中的地位 196

三、藏汉佛教心性论地位比较 199

第二节 藏汉佛教心性论的基本思维模式比较 200

一、藏传佛教心性哲学思维特点及其表现 201

二、汉传佛教心性哲学思维特点及其表现 207

三、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思维方式之比较 212

第三节 藏汉佛教心性论的基本内涵之比较 215

一、藏传佛教心性论的基本内涵 215

二、汉传佛教心性论的基本内涵 219

三、藏汉佛教心性论基本内涵之比较 223

第四节 格鲁派与三论宗心性哲学之比较 226

一、格鲁派佛性论哲学概述 227

二、三论宗心性哲学概述 231

三、格鲁派与三论宗心性论之异同 236

第五节 藏汉密教心性论之比较 242

一、藏汉密教哲学的基本理论 243

二、汉传密教之哲学思想概略 245

三、藏传密教心性哲学概观 246

四、藏密与汉密心性论之比较 251

第六章 藏汉佛教修行实践论比较 255

第一节 藏汉佛教修行实践指导思想的比较 255

一、三皈依与四皈依 256

二、藏汉佛教戒定慧三学实践的比较 259

第二节 藏汉佛教修行价值观的比较 272

一、藏传佛教的修行价值观:即生即身成佛 272

二、汉传佛教的修行价值观: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275

三、藏汉佛教修行价值观的差异 288

第三节 藏汉佛教禅观的比较 291

一、宁玛派的禅观与禅宗的禅观之比较 291

二、宗喀巴止观与智?《摩诃止观》之比较 298

三、藏汉佛教禅观的异同 334

第七章 藏密和唐密哲学思想比较 337

第一节 藏密和唐密的形成 337

一、密教在印度的形成和发展 338

二、密教在中国的传入和流布 339

第二节 藏密和唐密哲学思想的异同 349

一、藏密和唐密哲学的共同性 349

二、藏密和唐密哲学的差异性 355

第八章 藏密与禅宗哲学思想比较 372

第一节 藏密和禅宗在历史上的思想交涉 372

一、顿渐之争 372

二、藏传佛教各派对禅宗思想的吸收 385

第二节 藏密和禅宗在哲学思想上的异同 393

一、藏密和禅宗哲学思想的异同 393

二、藏密和禅宗思想异同的根源 405

三、藏汉佛教禅的异同 406

第九章 结语:藏汉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 410

一、藏传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 410

二、汉传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 419

三、藏汉佛教哲学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432

参考文献 442

后记 447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