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  1876-1894
  • 作 者:戴东阳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734490
  • 标注页数:453 页
  • PDF页数:46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65 ≥4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第一章 何如璋使团与早期琉球案 11

第一节 出使 12

第二节 “琉球三策” 23

第三节 东京交涉与“照会事件”的由来 28

第四节 提请美国调停 35

第五节 “照会事件”的放大与澄清 40

第六节 重议球案的努力 47

第二章 日本修改条约交涉与何如璋的条约认识 54

第一节 对日本修约交涉的评介 55

第二节 协定关税与治外法权是不平等条约中的两大主要条款 62

第三节 中国亟应谋改约 66

第四节 朝鲜借鉴日本修约模式与各国订立条约之建议 72

第五节 《朝鲜策略》中的“防俄”与“结日” 83

第六节 日本对华修约要求之应对 91

第三章 《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 98

第一节 《泰西》篇三大部分对《始末》的征引 99

第二节 有关简单超出部分的解释 103

第三节 《泰西》篇初刻本与改刻本的差异及其与《始末》的关系 107

第四节 初刻本《泰西》篇与《始末》关系的分析 111

第五节 黄遵宪的条约认识及影响 118

第四章 黎庶昌使团与壬午派兵 125

第一节 二次出使概论 125

第二节 壬午兵变与黎庶昌三请派兵 136

第三节 清政府的响应 143

第四节 与日方的交涉 148

第五节 兵变后黎庶昌对朝鲜问题的新关切 154

第五章 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使团的琉球策略 161

第一节 甲申事变前“存球祀”之努力 162

第二节 甲申事变与“琉球·朝鲜交换论”的提出 176

第三节 “琉球·朝鲜交换论”的发展、放弃及日清同盟说的提出 184

第六章 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 193

第一节 提前赴任 195

第二节 与井上馨会谈及撤兵建议的提出 207

第三节 关于伊藤来华之报告及两大新建议 214

第四节 “谍者”辨析 217

第五节 天津谈判与撤兵建议的实施 220

第六节 中日《天津条约》签订后的朝鲜问题 230

第七章 李经方使团与朝鲜问题 242

第一节 出使 243

第二节 伊藤来华传闻与丁汝昌军舰访日 255

第三节 增开平壤口岸问题 260

第四节 奥朝议约案 266

第八章 历届使团与金玉均 272

第一节 黎庶昌与金玉均论修治街道 274

第二节 黎庶昌、徐承祖建议由朝鲜政府出面引渡金玉均 278

第三节 徐承祖与井上馨的拘金交涉 284

第四节 金玉均被刺与李氏父子、中国驻日使馆及陆奥宗光关系之辨析 295

第九章 甲午开战前夕汪凤藻的撤兵交涉 307

第一节 署理与正式出使 308

第二节 东学党起义与清政府依约派兵 317

第三节 依约知照日本与清政府的“速平韩乱以退日兵”策 323

第四节 “乱定”之后的“照约撤兵”交涉 332

第五节 更革韩政与“照约撤兵”交涉的中止 341

第六节 列强调停与最后的撤兵交涉努力 348

第七节 日本率先开战与使团撤离 359

代结语 369

一 清政府对历届驻日使团的评价 369

二 历届驻日使团对日本国情政情的考察 378

三 历届驻日使团人员的去就 399

附录一 甲午战前历届驻日使团人员名录 405

附录二 甲午战前历届驻日使团在日本各地驻在情况 417

征引文献 424

后记 452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