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禅学与中国佛学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禅学与中国佛学
  • 作 者:高柏园著
  • 出 版 社:里仁书书局
  • 出版年份:2001
  • ISBN:9578352824
  • 标注页数:343 页
  • PDF页数:38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9 ≥34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文 1

《坛经》心性论的哲学意义 1

一、前言 1

二、问题的提出与说明 1

三、《坛经》心性论的根本问题 5

四、《坛经》心性论的主要内容 11

五、《坛经》心性论的哲学意义 25

六、结论 43

《坛经》修养论的哲学意义 55

一、前言 55

二、修养论的提出及其理论根据 56

三、惠能对修养论的主张 63

四、惠能修养论之定位与再发展 72

五、结论 80

禅宗话头之义理结构及其发展 83

一、前言 83

二、问题之厘清 83

三、话头之解析 86

四、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90

五、话头的真实意义与自我指涉的避免 95

六、结论 97

《坛经·般若品》探义 105

一、缘起 105

二、〈般若品〉中的心性义 105

三、〈般若品〉中工夫义 111

四、结语 115

《坛经·顿渐品》中的顿悟与渐修 121

一、前言 121

二、顿渐之争的历史背景 122

三、〈顿渐品〉中顿渐两说的基本立场及其发展 123

四、顿渐之争的统会与定位 131

五、结论 137

禅在自我管理中的解构性与结构性 143

一、前言 143

二、禅的工具性与后设性 145

三、自我管理的双重意义 149

四、禅在自我认识中的二种形态 152

五、结论 156

《心经》之诠释与发展 159

一、前言 159

二、问题的提出 160

三、《心经》理论系统之开展 165

四、由《心经》所展示之境界,看儒释道三教的会通 177

五、结论 182

《金刚经》探义 187

一、缘起 187

二、《金刚经》的主要问题 188

三、《金刚经》的理论发展 200

四、结论 208

《阿弥陀经》初探 213

一、前言 213

二、《阿弥陀经》的主要内容 214

三、《阿弥陀经》的义理结构 224

四、《阿弥陀经》的义理发展 229

五、结论 237

净土思想之义理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243

一、引言 243

二、净土思想的义理发展 244

三、净土的种类及其特色 251

四、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255

五、结论 259

华严〈圆音章〉析论 265

一、引言 265

二、华严哲学的圆融无碍 266

三、〈圆音章〉的根本问题 268

四、〈圆音章〉内容之疏解与义理之析论 269

五、结论 281

佛教教育中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 285

一、佛教教育的主要贡献 285

二、人生的关怀与当今教育 285

三、佛教对人生关怀之态度 289

四、佛教教育可能之贡献 294

五、结论 297

观音慈悲思想与服务的人生 299

一、前言 299

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慈悲思想 300

三、服务的人生观与慈悲思想 305

四、结论 309

(附录一)《中论·观去来品》之疏解与发展 313

一、前言 313

二、〈观去来品〉之疏解 315

三、疏解、会通、发展 326

四、结论 332

(附录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禅宗公案试参 339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