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刑法修正案(八)理性辩思
  • 作 者:王强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007672
  • 标注页数:242 页
  • PDF页数:24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4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刑法修正案(八)》立法背景之探究 1

第一节《刑法修正案(八)》出台的社会大环境 4

一、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深入 4

二、风险社会的逐步形成 8

三、社会转型时期下的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14

第二节《刑法修正案(八)》出台的法律背景 17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背景 18

二、社会管理创新观念下刑罚执行观念的调整 22

第二章 刑法修正案(八)的激进 27

第一节 死刑立法控制层面的激进表现 29

一、国际社会废除死刑的趋势和现状 29

二、中国废除死刑的酝酿及方案设计 32

三、废除13个罪名的死刑迈出了废除死刑之路上坚实的一步 33

第二节 死刑司法控制层面的激进表现 36

一、老年人免死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36

二、老年人免死的理由并不是绝对充分 39

第三节 涉未成年人修正的激进表现 43

一、首次确立排除未成年人构成一般累犯的可能 44

二、首次确立针对未成年人应当宣告缓刑制度 48

三、首次免除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义务 52

第三章《刑法修正案(八)》的保守 55

第一节 废除13个罪名的死刑并不必然撼动中国死刑状况 57

一、中国废除死刑的根本原因之分析 58

二、13个罪名的死刑废除并不必然撼动中国废除死刑的状况 61

三、死刑废除的路径选择 65

第二节 在未成年人犯罪修正上的保守之表现 69

一、不排除未成年人构成特殊累犯的可能 69

二、针对未成年人的应当宣告缓刑不具有普适性 73

三、免除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义务不具有彻底性和广泛适用性 74

第四章《刑法修正案(八)》的表象 77

第一节 回应刑事法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79

一、充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一面 79

二、部分吸收刑事和解的纠纷解决模式 82

三、实现坦白从宽法定化 85

第二节 回应社会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89

一、回应国家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90

二、回应出行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96

三、回应生命健康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127

四、回应食品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132

五、回应劳动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146

六、回应生态安全对刑事法治的需求 159

第三节 实现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 164

一、履行国际义务、实现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 164

二、本罪构成要件的设定及其缺陷 165

三、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行为的定性及相关司法合作 166

第五章《刑法修正案(八)》的本质 171

第一节“严”字当头 173

一、严格减刑、假释的适用 175

二、扩大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 180

三、删除“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 190

第二节 重刑化倾向明显 195

一、提高部分犯罪的法定刑 195

二、提高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刑期至25年 199

三、延长死缓的实际执行刑期 204

四、罚金刑从倍比罚金制转向抽象罚金制 206

结语:刑事立法的正与当 211

一、开门立法与关门立法 213

二、非犯罪化与犯罪化 218

三、重刑化与轻刑化 220

四、理性化立法与情绪性立法 225

五、罪状设计的明确性与模糊性 229

六、罪名确定的抽象性和针对性 233

参考文献 237

著作类 237

论文类 239

后记 241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