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砚书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02055618
- 标注页数:170 页
- PDF页数:19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0 ≥17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问题的提出 3
1.2 概念界定、研究范围与基本假设 4
1.2.1 概念界定 4
1.2.2 研究范围 13
1.2.3 基本假设 13
1.3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14
1.3.1 理论工具 14
1.3.2 研究方法 15
1.4 内容安排与框架结构 17
1.4.1 内容安排 17
1.4.2 框架结构 19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9
1.5.1 研究目标 19
1.5.2 研究意义 20
2 文献综述 21
2.1 对公司内部监控主体的研究 21
2.1.1 对监事会的研究 21
2.1.2 对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的研究 24
2.1.3 对内部审计的研究 30
2.2 对我国内部监控模式选择的研究 33
2.3 简要评述 35
2.4 研究空间 36
2.5 小结 37
3 现有内部监控模式的理论分析 38
3.1 理论基础 38
3.1.1 权力制衡理论 38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9
3.1.3 管理学理论 43
3.1.4 系统学理论 46
3.1.5 利益相关者理论 49
3.2 内部监控的博弈分析 51
3.2.1 审计委员会与被监控对象的博弈分析 51
3.2.2 监事会与被监控对象的博弈分析 53
3.3 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内部监控模式 55
3.3.1 我国公司内部监控的法律规章 55
3.3.2 现有内部监控的基本模式 57
3.4 现有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不足 58
3.4.1 监控主体缺乏独立性 58
3.4.2 内部监控的嵌合力不足 59
3.4.3 内部监控缺乏系统性 60
3.4.4 监控主体缺乏多元性 60
3.4.5 监控力度和意愿不足 61
3.5 内部监控的优化取向 61
3.6 小结 62
4 现有内部监控模式的实证分析 64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4
4.2 监事会效果的实证分析 65
4.2.1 变量设计与相关假设 65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6
4.2.3 方差分析 71
4.2.4 回归分析 74
4.2.5 检验结果汇总分析 75
4.3 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效果的实证分析 76
4.3.1 变量设计与相关假设 76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79
4.3.3 方差分析 85
4.3.4 回归分析 87
4.3.5 检验结果汇总分析 89
4.4 内部监控效果的案例佐证 89
4.4.1 新太科技案情简介 90
4.4.2 新太科技内部监控机制分析 90
4.4.3 新太科技案例的启示 92
4.5 小结 92
5 监事会统合监控模式设计 94
5.1 内部监控模式的设计方向与目标 94
5.2 以监事会为主导的合理性 95
5.3 前提假设与基本要求 96
5.3.1 前提假设 96
5.3.2 基本要求 97
5.4 框架结构与运行机制 98
5.4.1 框架结构 98
5.4.2 运行机制 99
5.5 监事会统合监控模式的优势 113
5.6 小结 114
6 监事会统合监控模式的效果评价 117
6.1 评价标准及假设条件 117
6.2 评价的基本思路 118
6.3 样本选择及其价值提升能力评价 119
6.3.1 样本选择 119
6.3.2 GRAP—ANP评价方法 119
6.3.3 评价的指标体系 126
6.3.4 对样本的检验评价 129
6.4 样本公司的内部监控模式及其评价 132
6.4.1 样本公司的内部监控模式 132
6.4.2 对样本公司内部监控模式的比较评价 134
6.5 评价结论 135
6.6 小结 136
7 结论与展望 137
7.1 研究结论 137
7.2 主要创新点 139
7.3 政策建议 140
7.4 研究的局限性 140
7.5 未来研究方向 141
致谢 144
参考文献 146
附录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