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数字建筑的崛起pdf电子书下载 > 工业技术
数字建筑的崛起
  • 作 者:虞刚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0847658
  • 标注页数:188 页
  • PDF页数:20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3 ≥1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上篇 数字文化与数字城市——数字建构的建筑形态的形成背景分析 13

第一章 数字文化 13

第一节数字复兴的启示 13

一、从文艺复兴到数字复兴 14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16

第二节走出海德格尔的技术框架 19

一、海德格尔和技术问题 20

二、模仿的意义 22

第三节虚拟与真实 24

一、“虚拟”与“真实”的意义 26

二、网络空间对建筑的启示 28

第四节数字技术对视知觉的影响 30

一、视象、视构和网络视构 31

二、网络视构的理论背景 32

三、视知觉的再编码 35

第二章 数字城市 43

第一节城市服务的远程化 43

一、城市服务系统的演变 44

二、远程服务的开始和普及 45

三、成本与空间模式的关系 46

第二节城市形态的改变 49

一、城市形态的破碎和重组 49

二、“隧道效应”的出现 51

三、网络能否阻止城市的扩张 52

下篇 数字建构的理论——建筑形态数字建构的现状与生成机制解析 59

第三章“图解”理论 59

第一节“图解”的发展过程 60

第二节新建筑形态的四种探索模式 69

第三节图解建筑 74

第四节“图解”的当代运行机制 79

第四章 让建筑动起来 86

第一节建筑“运动感”的演变 86

第二节物理运动的建筑 94

第三节改变固定的建筑场地观 96

第五章 建筑形态数字建构的主要思维模式和操作策略 102

第一节拓扑学的启示 103

一、拓扑学的概念 104

二、拓扑变形的机制 106

三、拓扑变形过程与最终建筑形态的关系 109

四、建立建筑中拓扑学的思考 111

第二节折叠 113

一、差异、复杂和折叠 114

二、折叠,作为一种新建筑形态生成策略 116

三、莱伯斯托克的实践 119

第三节变形 124

一、研究“变形”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25

二、变形原则的初步总结 127

三、三个最新的实例 132

第四节平滑混合和柔性形态 136

一、平滑混合的意义 136

二、柔性形态的意义 138

三、解构主义的曲线逻辑 140

四、格雷格·林的探索:从泡状物到动画建筑 142

第五节软建筑 147

一、身体、空间和视像 149

二、“湿网格”及其形成 154

第六节超表皮 159

一、无具体意义的事件 159

二、建筑和媒体文化的不相称 160

三、当代建筑实践的体现 165

结语:新建筑形态的出现 179

后记 181

参考文献 182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