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方颖娴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9576683750
- 标注页数:180 页
- PDF页数:19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3 ≥18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言 1
壹、周礼与中国之政治哲学 1
一、周公创制之周礼义 1
二、周礼中「名」、「礼」、「义」、「利」之相涵关系 15
贰、先秦「义」、「利」观与中国思想之发展方向 35
一、春秋时代之「义」、「利」观 36
二、孔、孟之「义」、「利」观 43
参、论语之「仁」义 59
一、春秋时代以「善尽人际关系」为「仁」 59
二、论语承春秋之「善尽人际关系」处言「仁」 67
三、由「善尽人际关系之仁」转进至「综和之德之仁」 80
肆、情与理——孔孟道德哲学之基础 93
一、孔子之「仁」学展示一情理相融之道德哲学 93
二、孟子之「仁心」说——情理相融之道德哲学之极成 101
伍、情欲与理性之冲突——儒家化解之道 113
一、由「教」与「礼」所显示之情欲与理性之综和处理 114
二、孔子自力而足之「仁」——为人树立道德自主性以化解人之生物欲 118
三、孟子言「性善」——在道德层面下回应传统之天人相通并成就宇宙我之境界 123
陆、孔子的「仁」、「义」、「礼」说 131
一、春秋时代「礼义」观下之「仁」义 131
二、孔子对仁、义、礼的转化与人的道德主体性之建立 138
柒、从人神或天人观念的转变看中国思想史中「人」的意义 157
一、从「民神不杂」的上古制度见当代「人」的意义 157
二、舜之布教与禹之建皇极对人之人文化的影响 161
三、周文所成就之礼义化之人 165
四、儒家标示的道德化的宇宙人理想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