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沈华文,沈舫钦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445952
- 标注页数:112 页
- PDF页数:12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28 ≥11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为振兴中医而努力奋斗 1
一、溯源探流,勿忘中医之耻 1
(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反应 2
(二)中医的保守淹滞状态为西医进入大开方便之门 3
(三)公众的接纳心理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5
二、瑕不掩瑜,中医的科学性不容置疑 7
(一)《告》文奢言科学却并不懂科学 8
(二)《告》文常识性的错误令人难以理解 10
(三)阴阳五行定律与巫术 14
(四)关于中医的数据化和量化问题 17
(五)关于脉诊以及慈禧“喜脉案” 18
(六)《告》文曲解《内经》水肿原文,危言耸听 20
(七)也谈人参、生姜的药用价值及其他 25
三、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30
(一)科学的医学模式 30
(二)经络学的重大贡献 35
(三)中医标志性特色的证候学 37
(四)中医方剂学是中药的优化组合 39
(五)中药的天然性特色是化学药物无法媲美的 41
四、中医现状的思考 43
(一)国家的法律保障 43
(二)医政管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43
(三)中医师队伍日渐萎缩 43
(四)中医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中医的存废起着关键作用 44
(五)中医阵地渐趋缩小 46
(六)分科建设的缺陷 46
(七)中药现状更堪忧虑 46
(八)中医学术腐败令人痛心 47
(九)关于师承问题 48
(十)中医的希望 49
五、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50
(一)制定振兴中医中药大纲 50
(二)以中医名义积极参与国际医学交流活动 50
(三)强化中医传染病研究机构,积极介入各种突发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治 50
(四)对医古籍进行全面搜集整理、校勘和注释 51
(五)中医教育是关键 51
(六)制定中医师承法 53
(七)反对学术腐败 53
(八)发扬自身优势,设立专门研究机构 53
(九)对中医临床各科的病名进行研究改革 54
(十)关于给药途径问题 55
(十一)县级中医院应组建传染科 55
第二章 反中医闹剧的根源探析 56
一、民族虚无主义导致的立场错位 56
(一)中医与迷信鬼神巫术作坚决的斗争 57
(二)中医对养生学方面的贡献 58
(三)中医对预防学方面的创举 58
(四)中医对遗传学方面的成就 59
(五)中医的人权思想 59
(六)中医伦理学的辉煌 59
二、认识方法的偏差 61
三、不懂中医也是一大根源 66
四、沽名钓誉,投机炒作 69
附记 71
第三章 中医当自强 72
一、牢记历史教训,把立场真正转到中医上来 72
二、对两个口号的诌议 73
三、立足中医,融化西医 74
(一)中医科研方面 76
(二)中医教育方面 78
(三)中医临床方面 81
四、坚决与假中医作斗争 85
五、与中医同仁共勉 86
第四章 论《批评中医》一书的三大谬误 88
为了前言的前言 88
一、“中医不是科学”是个伪命题 89
(一)中医科学源远流长 90
(二)伟大的哲学科学——阴阳五行 92
(三)中医的先进性特色——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94
(四)中医伟大的发现——经络 97
二、中药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0
(一)批“在当前最为紧迫的是批评中药没有副作用是虚假宣传” 100
(二)批“中药用所谓个体化治疗而拒绝临床试验” 100
(三)夸大中药毒副作用,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02
三、打名人牌,用已故名人为废除中医张目 105
(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表态 106
(二)关于《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一文 107
(三)关于散文《父亲的病》 109
(四)关于《吾家先世中医之学》一文 110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111
参考文献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