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聂振斌著
- 出 版 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10292080
- 标注页数:362 页
- PDF页数:37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5 ≥36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源远流长——前孔时代 3
一、传说中的先王乐教 3
二、周公制礼作乐 10
三、美育思想的产生 16
第二章 说礼论乐——先秦两汉 38
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8
二、“与民同乐”——孟子 47
三、“乐合同,礼别异”——《乐论》与《乐记》 53
四、“美教化,移风俗”——汉儒经学家 63
五、毁礼非乐反对文饰——道墨法对儒的批判与补充 69
第三章 比风度,讲文采——魏晋南北朝 86
一、人才观的转变——《人物志》 86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与嵇康 90
三、人美的品藻——《世说新语》 101
四、“文”的观念之更新——《典论·论文》与《文赋》 122
五、“征圣宗经明道”——《文心雕龙》 126
六、“吟咏情性”——《诗品》 132
七、儒教复兴的前奏——《颜氏家训》 136
第四章 “文质相炳焕”——唐宋 141
一、唐太宗与唐代风教 141
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画的教育功能 145
三、“为事而作”与为美而美——“诗教”之异论 157
四、古文运动——韩愈与柳宗元 170
五、宋代文化与学术 183
六、“为道”与“乐心”——欧阳修 188
七、“酸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苏轼 196
八、“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家的美育观 206
九、“兴趣”——《沧浪诗话》 216
第五章 古今雅俗之辩——明清 224
一、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224
二、“复古”与“变古”——“七子”与“公安派” 237
三、“心学”美育观——王守仁 242
四、离经叛道的“童心说”——李贽 253
五、“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汤显祖 260
六、雅俗之辩——为通俗文艺正名 266
七、小说教育——金圣叹 274
八、戏曲教育——李渔 282
九、“温柔之为诗教”——王夫之 293
十、“诗教”传统的思想冲突 302
第六章 中西融合——近代 318
一、“西学东渐”——近代美育思想的诞生 318
二、“感情上的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王国维 325
三、“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 337
四、“为人生而艺术”——鲁迅 347
五、“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