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儒学的现代命运  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  第2辑
  • 作 者:崔大华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1699
  • 标注页数:610 页
  • PDF页数:63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631 ≥61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甲篇 儒家传统:儒学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 1

一、儒家思想特质的形成:两次观念蜕变 4

(一)宗教观念的突破 4

1.殷人的宗教观念 4

2.周人的道德觉醒:胜利者的忧思 6

3.道德走向的确立与巩固:孔子儒学 9

(二)宗法观念的蜕变 15

1.宗法观念的主要内容 15

2.宗法观念在儒学中的蜕变 19

二、儒学的理论结构和功能 24

(一)三个理论层面 24

1.社会的理论层面 25

2.心性的理论层面 34

3.超越的理论层面 50

(二)儒学的社会功能 59

1.儒学的道德功能 59

2.儒学的法律性功能 67

3.儒学的非宗教特质和宗教性功能 70

三、儒家思想建构的生活形态 77

(一)周延的道德生活世界 77

1.伦理关系之网 77

2.道德的行为规范之网 84

3.生活情境——一种生活方式 87

(二)笼罩不住的生活空间 90

1.合理性危机的发生 90

2.内在的冲突 97

3.缺弱的环节 104

(三)儒家生活中的宽容 181

1.儒家宽容的理念构成 182

2.民族融合 185

3.宗教兼容 204

4.没有文化障碍的世俗生活 223

四、结语:儒家传统中活着的、已死的和缺弱的 241

乙篇 儒学与我国现代化进程 246

一、20世纪的中国儒学 247

(一)三种定位 248

1.儒学处境的改变 248

2.儒学:一种宗教 253

3.儒学:一种子学、哲学 264

4.儒学:一种生活、一种文化 287

(二)理论进展 301

1.新的价值认同和追寻 301

2.儒学形上学的重建 309

3.儒学“内在超越”性质的阐发 338

4.儒学创新的方法论自觉 345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学 376

(一)界定 376

(二)贡献: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儒家传统因素 382

1.动力:中华民族的复兴 385

2.秩序 409

3.适应 420

(三)生长: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化 438

1.走出伦理本位的社会 439

2.儒家传统道德的新生长 462

3.结语:最基本的坚守 480

丙篇 儒学与现时代:儒学的现代性回应 488

一、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 490

(一)背景:西方学者视角中的人生意义失落和救治 491

1.人生意义失落之根由 491

2.人生意义丧失之救治 494

(二)儒家之回应 499

1.审视两个根由 500

2.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空间 504

3.自由与幸福 519

二、儒学与现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 529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学选择 530

1.一个广泛的现代共识 530

2.先秦儒学:人对自然之责任的三个层次展现 534

3.宋代儒学:人对自然之责任的三种诠释 537

4.小结:珍贵的思想资源 544

(二)多元文化伦理共识的儒学模式 545

1.“全球伦理”的提出 546

2.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 548

3.相容性 551

4.评议 554

(三)儒学视角中的人类两性关系 557

1.背景:女性主义的简单轮廓 557

2.儒学的视角:儒家思想和生活中三个维度上的男女两性关系 564

3.摆脱困境:走向两性和谐 575

购买PDF格式(1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