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文字学刍论pdf电子书下载 > 语言文字
文字学刍论
  • 作 者:向光忠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100083486
  • 标注页数:433 页
  • PDF页数:49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95 ≥43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正文 1

一 导论 1

(一)文字之称谓 1

(二)文字之研究 6

二 文字之起源 15

(一)文字之前引物 16

〈一〉结绳 17

〈二〉刻划 19

〈三〉八卦 20

〈四〉图画 21

(二)文字之创造者 29

〈一〉史籍之载述 29

〈二〉歧出之异说 30

〈三〉切实之推断 31

(三)文字之滥觞期 34

〈一〉传闻之鉴断 34

〈二〉陶符之审度 37

〈三〉探究之新途 44

三 文字之构造 58

(一)“六书”之本旨 58

(二)“六书”之时序 66

四 文字之孳乳 72

(一)比类合谊,缀成会意 72

〈一〉义例析疑 72

〈二〉创制原理 76

〈三〉构造方法 79

〈四〉形义关系 86

(二)增形示义,演为形声 90

〈一〉形声异言 90

〈二〉形声溯源 94

〈三〉形声真诠 122

(三)同义异音,衍生转注 129

〈一〉同义异音之系形衍声 129

〈二〉《说文》“互训”、“同训”、“递训”辨析 137

〈三〉许慎“转注”界说旨意 140

五 文字与语词 152

(一)语词衍义——文字衍形 153

(二)语词衍音——文字衍声 160

六 古文字讨源 165

(一)同源相生考索 165

(二)殷祀概称释析 183

七 今文字变易 208

(一)体式之变易 208

(二)结构之变易 209

八 文字之纂训 217

(一)《说文》部首编缀 218

(二)《说文》纂字叙次 231

(三)《说文》诂训稽验 233

九 文字之规范 240

(一)文字范形之规整 240

(二)文字异形之厘定 253

〈一〉关于异体字之厘定 253

〈二〉关于繁简字之厘定 257

〈三〉关于通用字之厘定 261

〈四〉关于古今字之厘定 264

一○ 文字与文化 268

(一)文字文化生成机制 268

(二)文字文化内在蕴涵 271

(三)文字文化畛域界定 280

(四)文字文化研究途径 283

〈一〉微观与宏观 284

〈二〉狭义与广义 285

〈三〉显性与隐性 286

〈四〉静态与动态 287

〈五〉内因与外因 289

(五)文字文化意象讨索 295

〈一〉“文”、“字”旨譬诠析 295

〈二〉“姓”、“氏”称指诠析 308

〈三〉“盟”之构拟诠析 321

〈四〉“监”之衍化诠析 339

一一 文字与声韵 348

(一)古文字与古声韵之参究 348

〈一〉古文字于古声韵之研究 348

〈二〉古声韵于古文字之研究 361

(二)转注字与复声母之参证 369

〈一〉转注字辨 369

〈二〉复声母考 371

一二 古文字存现之古文法 378

(一)古文字征之古文法 378

(二)甲骨刻辞之兼类词 387

〈一〉兼类词的畛域 388

〈二〉兼类词的表象 389

〈三〉兼类词的演化 398

(三)殷墟卜辞之施受句 402

〈一〉施受关系的语义分析 402

〈二〉施受成分的语序位次 406

〈三〉施受句式的语法沿革 414

(四)古施受句之于字式 417

一三 文字学研究之新进展 424

(一)关于文字属性的研究 424

(二)关于文字起源的研究 425

(三)关于古文字的研究 426

(四)关于《说文》学的研究 427

(五)关于“六书”说的研究 428

(六)关于“字原学”的研究 429

(七)关于“右文说”的研究 430

(八)关于“古今字”的研究 430

(九)关于“通假字”的研究 431

(一○)关于“繁简字”的研究 431

(一一)关于其他课题的研究 432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