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谷城著
- 出 版 社:华夏书局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628478028
- 标注页数:272 页
- PDF页数:27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8 ≥2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林家有教授序 1
前言:成书经过及内容简介 4
第一章:导论 10
壹:「辛亥革命」的深层次原因 11
贰:「辛亥革命」的全过程 16
叁:「辛亥革命」的性质及评价 23
第二章:香港「天时、地利、人和」与辛亥革命 33
壹:香港特殊政治大环境下的「天时」 34
贰:地缘政治下香港的「地利」 39
参:中西文化交汇兼容下的「人和」 43
肆:港英政府对孙中山的策略 50
第三章:以香港为基地八次暴动的经费筹募 56
壹:1895年10月「乙未广州之役」(第一次) 59
贰:1900年10月「庚子惠州之役」(第二次) 61
参:1903年1月「洪全福广州之役」(第三次) 64
肆:1907年5月「潮州黄冈之役」(第四次) 67
伍: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之役」(第五次) 68
陆:1907年10月「汕尾运械事件」(第六次) 71
柒:1910年2月「广州新军之役」(第七次) 72
捌:1911年4月「广州黄花冈之役」(第八次) 74
玖:香港是历次武装暴动的经费筹集及分配中心 76
第四章:「十月围城」与孙中山在香港遇刺事件 78
壹:历史与戏剧混合本获多项大奖 79
贰:真正的追杀与虚构的时间 80
参:英雄的塑造有事实根据 85
肆:五名「隐世高手」身份的代表性 95
伍:《十月围城》的争论与文艺作品的真真假假 99
第五章:第一份革命报刊——香港「中国报」 103
壹:孙中山为何选择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 104
贰:「中国报」的创办目的及宗旨 109
参:「中国报」筹办及营运经费来源 117
肆:《中国日报》的社址变迁 127
伍:「中国报」体现革命党人改造中国的思想 140
陆:中国报的宣传功能及其历史地位 145
第六章:辛亥革命时期香港的革命报刊 152
壹:香港辛亥革命报刊的统计 153
贰:第一份革命报刊「中国报」简介 158
参:《世界公益报》创办经过 160
肆:《广东日报》创办经过 162
伍:《唯一趣报有所谓》报创办经过 165
陆:《香港少年报》创办经过 167
柒:香港革命报刊与保皇报刊的论战 167
捌:结语 171
第七章:康有为与「保皇」报刊 172
壹:时事政治报刊兴起的时代背境 173
贰:内地四份维新报刊的创办 175
参:维新运动三大刊物之一:澳门《知新报》 179
肆:维新派在香港创办的三份报纸 185
伍:康有为与港澳的关系及其新闻思想 187
陆:「开明专制」与「革命排满」的分歧 201
第八章:孙中山新闻思想初探 206
壹:早期改造中国思想的发源 207
贰:革命思想得之香港 212
参:上书李鸿章、走上革命之路 216
肆:创立兴中会、重视革命宣传 221
伍:革命党人新闻思想的特色 225
附录一: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香港大事纪 230
附录二:作者著作年表 257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