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俊辉著
- 出 版 社: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4
- ISBN:9575994973
- 标注页数:364 页
- PDF页数:38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3 ≥36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壹、祁克果与西洋宗教暨哲学的传统 1
一、阐发存在深义 1
二、双运破、立原则 3
三、舍离思辩系统 5
贰、本书的研究动机、目的、资料、方法与纲要 10
附注 20
第一章 时代迷思的破除与「存在(个人)」课题的确立 43
前言 43
第一节 时代问题的反思曁破除 45
一、知识的递增对生存的本义 45
二、抽象的沉思对具体的实践 46
三、偶然的知识对实质的知识 47
四、感性、伦理与宗教之间的混淆对精神界的灵明 50
五、思辩哲学对(原始属灵的)基督(宗)教 53
六、客观的反省(思考)对主观的反省(思考) 55
第二节 「存在(个人)」的价值与「永福」 61
一、「存在(个人)」的价值——正在追求中的精神 62
(一)「存在(个人)」的譬喻 65
(二)「存在(个人)」的领域(生活阶段) 69
(三)「存在(个人)」的媒介 73
(四)「存在(个人)」的费思性 78
二、「存在(个人)」与「永福」的潜在关联 81
(一)「存在(个人)」与伦理 81
(二)「存在(个人)」与(原始属灵的)基督(宗)教 84
(三)「存在(个人)」与神 89
(四)「存在(个人)」与「永福」 96
结语 103
附注 106
第二章 「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方法学进路曁检讨 145
前言 145
第一节 探讨「存在(个人)」的进路 146
一、「存在(个人)」的本义 146
二、间接沟通(存在辩证) 149
(一)直接沟通不可能发生 150
(二)间接沟通的本义曁预设 155
三、思想试验 160
(一)辩证法 162
(二)反讽法 165
(三)溯源自觉法 169
第二节 探讨「系统」的进路 173
一、「系统」的本义 173
二、存在(反省)先于系统 174
第三节 探讨「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进路 177
一、「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本义 177
二、作为一种方法学上的概念应用:辩证的瞬间 179
(一)(存在)时间性 179
(二)辩证的瞬间 181
结语(检讨) 185
附注 191
第三章 「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实质内涵曁「新伦理」(观)的建立 225
前言 225
第一节 「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实质内涵 226
一、对神而言,存在系统是可能的 226
(一)神是系统思考者 227
(二)神是主、客体性的合一者 228
(三)神是活人的神 229
二、对人而言,存在系统是不可能的 231
(一)存在具双重性征 231
(二)系统是反省的产物 233
(三)逻辑系统与泛神论系统 237
三、「存在与系统的辩证」开显「存在真理」 240
(一)从方法学概念的应用谈起 240
(二)从实质内涵的表现谈起 242
(三)「真理即主体性」与「主体性即不真」 243
第二节 「新伦理」(观)的建立 251
一、「存在(个人)」是新伦理的主体 251
二、整全的思考模式 254
三、整全人(格)的典范 258
(一)「成为一个整全人」释义 258
(二)「成为一个基督徒」新诠 261
结语(检讨) 263
附注 267
第四章 「存在与系统的辩证」开示的思考向度与主体个人的存在地位 303
前言 303
第一节 「存在与系统的辩证」开示的思考向度 304
一、在学理的区辨上:经验的真理对概念的真理 304
二、在实际的认知上:存有(者)与思想(本质)在假设上合一 307
(一)存有(者)与存在(个人) 308
(二)思想与存在(个人) 309
(三)存有(者)与思想(本质)在假设上合一 311
第二节 主体个人的存在地位 314
一、就存在立场而言:主体个人是语言的创用者 314
二、就存在地位而言:主体个人是历史的发现者兼(实质)真理的取用者 317
结语 319
附注 322
结论 325
壹、总检讨曁总批判 325
一、在破除时代迷思曁确立「存在」(个人)课题方面 325
二、在展示探讨「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方法学进路方面 327
三、在表诠「存在与系统的辩证」的实质内涵曁「新伦理」的可能建立方面 329
四、在阐明「存在与系统的辩证」开示的思考向度与主体个人的存在地位方面 332
(一)由近代哲学思想的演变谈起 332
(二)由发现主体个人的「存在」真象谈起 336
贰、値得进一层探究的重要课题 338
附注 340
参考书目 345
壹、祁克果原著(权威的英译版本) 345
贰、外文参考书类 347
叁、中文参考书类 353
肆、外文中译参考书类 355
伍、外文期刊类 356
陆、中文期刊类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