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
  • 作 者:靳书君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15771
  • 标注页数:201 页
  • PDF页数:2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8 ≥2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走势 1

二、西方研究概况及学术范式转换 8

三、现实、理论和学术意义 20

四、篇章结构 2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5

一、一个科学命题 26

二、两项伟大实践 27

三、三条实现途径 29

四、四种发展形式 3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环节 34

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3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环节 3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 4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19-1948) 4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和探索(1948-1978) 5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9- ) 5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全球化的历史性贡献 61

第一节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共生与形塑 62

一、全球化和民族化都是全球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产物 63

二、世界历史发展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相反相成表现为全球化和民族化 6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融入全球化的理论建设工程 70

第二节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依附性问题 72

一、全球资源配置不均衡 73

二、全球劳资关系不对称 77

三、全球公共治理不公正 80

第三节 从全球化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 83

一、实现主题的中国化,促使负面的全球化转换成正面的全球化 86

二、实现主力的中国化,推动自在的全球化转换成自为的全球化 90

三、实现主体的中国化,引导单向的全球化转换成双向的全球化 9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101

第一节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交汇与提升 102

一、全球化、现代化、中国化的交叉与汇合 103

二、现代化对中国化的提高与升华 10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代化的理论建设工程 109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展问题 113

一、缺乏现代市场经济基础,造成发展内涵的片面性 115

二、社会内部活力支撑不足,引起发展动力的外生性 118

三、传统国家政治权威衰落,导致发展战略的被动性 121

第三节 从现代化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 124

一、通过主题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片面到全面的历史性超越 127

二、通过主力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外生到内生的历史性超越 134

三、通过主体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超越 13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启示 145

第一节 从理论品质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维度 146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解释学自觉 14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理的解释学透视 15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的解释学分析 155

第二节 从现实基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视阈 160

一、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162

二、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 164

三、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167

第三节 从主体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性 17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化和主体化的统一 170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 173

三、科学国情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 175

四、科学方法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性 178

结论 181

参考文献 191

后记 20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