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世界走向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世界走向
  • 作 者:章文君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0782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序&庞继贤 1

上篇 坚守 3

第一章 坚守:“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3

第一节 文化的认知与再认知 3

一 文化是什么 3

二 文化有什么用 4

三 文化的功能 5

第二节 从“文化强国”看文化坚守 12

一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必然要求 12

二 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反思 14

第三节 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坚守 18

一 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争锋 18

二 我国文化面临的国际化挑战 19

三 应对强势文化入侵的他国经验 20

第二章 我国当前道德状况的反思 21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底线忧思 21

一 如何看待当下我国的道德状况 21

二 令人忧思的道德底线失守 23

第二节 失魂——道德失范的根源 25

一 对“失魂”现象的反思 25

二 “失魂”的根源探究 26

第三章 我国社会道德重构的路径与方法 41

第一节 道德重构的探索之旅 41

一 给“灵魂”找家的社会响应 41

二 道德重构的学界探讨 43

第二节 道德重构的应对策略 45

一 坚持发展为本,强化物质支撑 45

二 强化主导地位,确立核心价值观 46

三 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实效 50

四 完善监控体系,确保践行到位 52

五 加强社会建设,重整社会秩序 52

中篇 传承 57

第四章 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 57

第一节 “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内涵 57

一 “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 57

二 “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 59

第二节 “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借鉴 64

一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64

二 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68

第五章 注重人伦的社会关系观 70

第一节 以“孝”为纽带的家庭宗族观 70

一 “孝”文化的主要思想内涵 70

二 “孝”文化的当代弘扬 75

第二节 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 78

一 “礼”是什么 78

二 “礼”的时代价值解析 85

第六章 “修己安人”的道德修养观 92

第一节 以“仁”为本位的道德修养观 92

一 “仁”的主要思想内涵 92

二 “仁”本思想的时代意义 97

第二节 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道德实践观 100

一 儒学义利观的主要思想 100

二 儒学义利观的实践意义 108

第七章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提升 11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与反思 114

一 近现代文化反思的简要回顾与评述 114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120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提升 129

一 礼敬我们的传统文化 129

二 在创新中推动文化发展 131

三 多路并举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138

下篇 突围 145

第八章 突围:中国文化的世界走向 145

第一节 对话与交流: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 145

一 对话与交流:文化的基本存在形态 145

二 古代中国文化交流的世界走向与启示 150

第二节 软实力竞争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157

一 什么是软实力 157

二 软实力竞争的基本态势与我国的处境 158

三 把握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的机遇和优势 166

第九章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169

第一节 文化差异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169

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渊源和总体表现 169

二 中西方文化主要差异简析 176

三 我国与东亚各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比较 182

四 文化差异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 184

第二节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与策略 187

一 注重顶层设计,破除认识误区 187

二 突出传播重点,展现真实中国 189

三 打造传播平台,畅通“出海”通道 195

第十章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 199

第一节 孔子学院的背景与概况 199

一 孔子学院成立的背景 200

二 孔子学院的概况 202

第二节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06

一 人才问题和对策 206

二 教材、教法本土化问题 209

三 消除“文化入侵说”的负面影响 211

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