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马耀光,张保军主编;翟惠平,丁瑞霞,李援农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22133212
- 标注页数:296 页
- PDF页数:30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6 ≥29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旱地农田水分、养分的相互作用 1
1.1 水分与养分的相互作用及机理 1
1.1.1 以水调肥的效应及机理 1
1.1.2 以肥调水的效应及机理 3
1.2 旱地农田水肥的相互作用 7
1.2.1 在低肥力土壤上水肥相互作用 7
1.2.2 在中肥力土壤上水肥相互作用 8
1.2.3 在高肥力土壤上水肥相互作用 8
1.3 水肥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应用 9
参考文献 15
第2章 旱地土壤保墒技术 17
2.1 农业蓄水保墒机制 17
2.1.1 农田土壤水分状态 17
2.1.2 农业蓄水保墒机制 18
2.2 旱地土壤的蓄水技术 19
2.2.1 翻耕法 20
2.2.2 深松耕 21
2.2.3 水平等高耕作 22
2.2.4 修建梯田 22
2.2.5 等高垄沟耕种法 23
2.2.6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 24
2.2.7 川台地垄沟种植法 24
2.2.8 少耕免耕技术 25
2.2.9 轮作及种植结构调整技术 27
2.3 旱地土壤的保水技术 28
2.3.1 耙耱保墒 28
2.3.2 镇压保墒及提墒 29
2.3.3 中耕保墒 30
2.3.4 覆盖保墒 31
2.3.5 保水剂保墒 37
2.3.6 抗蒸腾剂保墒 39
2.3.7 土面保墒增温剂保墒(土壤结构改良剂保墒) 40
2.3.8 钙-赤合剂保墒 42
参考文献 43
第3章 保护性节水覆盖栽培技术 45
3.1 覆盖栽培技术 45
3.2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 45
3.2.1 秸秆覆盖及其方法 45
3.2.2 秸秆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7
3.2.3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调控作用 48
3.2.4 秸秆覆盖对土壤湿度剖面的影响 48
3.2.5 秸秆覆盖对土壤的培肥作用 49
3.2.6 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作用 50
3.3 塑料薄膜覆盖技术 52
3.3.1 地膜覆盖栽培的原理 52
3.3.2 地膜覆盖栽培的生物学效应 56
3.3.3 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 57
3.3.4 地膜覆盖栽培的方法 57
3.4 砂石覆盖栽培技术 65
3.4.1 砂石覆盖的作用 65
3.4.2 砂田的种类和建设 66
3.5 土表化学覆盖剂 68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旱地农业集雨利用工程技术 70
4.1 集雨保水工程在旱地农业中的地位 70
4.1.1 雨水农业利用的主要途径 70
4.1.2 集水保水技术在旱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71
4.2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 72
4.2.1 基本资料的收集 73
4.2.2 需水计划 73
4.2.3 集流面规划 76
4.2.4 蓄水工程规划 77
4.2.5 供水用水规划设计 77
4.2.6 工程建设投入产出分析 77
4.2.7 工程实施的规划 77
4.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设计与施工 77
4.3.1 集流工程 77
4.3.2 截流输水工程 84
4.3.3 蓄水工程 85
4.3.4 水窑辅助工程 100
4.4 集水工程管理 100
4.4.1 水质管理 100
4.4.2 工程管护 103
参考文献 103
第5章 旱地农业补充节水灌溉技术 105
5.1 旱地农业节水的主要特点和增产机理 105
5.1.1 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基本要求 105
5.1.2 旱作物生长对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基本要求 108
5.2 地面节水灌溉技术 108
5.2.1 地面灌水方法简介 108
5.2.2 评估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主要指标 109
5.2.3 畦灌技术及其改进 112
5.2.4 沟灌技术 121
5.2.5 涌流灌溉 126
5.2.6 节水型沟灌技术 128
5.2.7 果园地面灌溉 128
5.2.8 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132
5.3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136
5.3.1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与组成 137
5.3.2 系统规划与布置 138
5.3.3 管网规划布置 140
5.3.4 田间灌水系统布置 143
5.4 喷灌技术 145
5.4.1 喷灌的特点 145
5.4.2 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45
5.4.3 规划设计基本资料 146
5.4.4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147
5.5 微灌技术 153
5.5.1 微灌技术及特点 153
5.5.2 微灌系统设计 154
5.5.3 设计实例 158
5.6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169
5.6.1 概述 169
5.6.2 渠道防渗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规定 171
5.6.3 砌石防渗 179
5.6.4 混凝土防渗 180
5.6.5 沥青混凝土防渗 186
5.6.6 膜料防渗 190
参考文献 202
第6章 旱地农田提高土壤水分生产率的途径 204
6.1 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 204
6.1.1 裸地土壤水分动态 204
6.1.2 非裸地土壤水分动态 208
6.2 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平衡 216
6.2.1 主要农作物耗水规律 216
6.2.2 影响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217
6.3 提高土壤水分生产率的途径 219
6.3.1 选用抗旱节水优良品种,改善种植结构 219
6.3.2 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储水能力 219
6.3.3 覆盖保墒技术 220
6.3.4 化学调控技术 221
6.3.5 水肥耦合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222
6.3.6 节水灌溉技术 222
6.4 旱地耕作改制与农林牧综合发展 223
6.4.1 旱地农业区农业结构分析 224
6.4.2 旱作农业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技术途径 228
6.5 耐旱节水高产良种的选用及品种搭配 233
6.5.1 选用与当地自然和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233
6.5.2 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 233
6.5.3 制定适应的种植制度 233
6.5.4 注意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233
6.5.5 合理配置作物品种 233
6.5.6 提高作物播种质量 234
6.5.7 及时管理、适时收获 234
参考文献 234
第7章 作物品种资源节水途径与技术 236
7.1 作物抗旱的基本机理与类型 236
7.2 耐旱作物品种资源与节水栽培途径 237
7.2.1 小麦 237
7.2.2 谷子与糜子 241
7.2.3 甘薯与马铃薯 243
7.2.4 高粱 247
7.2.5 荞麦 249
7.2.6 大豆与杂豆 253
参考文献 260
第8章 地下水源的开发与利用 261
8.1 地下水分类、分布与富集规律 261
8.1.1 地下水的分类 261
8.1.2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与富集规律 261
8.1.3 地下水分布及富集规律 268
8.2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70
8.2.1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手段与方法 270
8.2.2 地下水资源的概略评价 273
8.3 地下水源的开发规划 277
8.3.1 规划原则 277
8.3.2 规划分区 278
8.4 小型地下水源利用工程 279
8.4.1 泉水的利用工程 279
8.4.2 井的设计、施工 280
8.4.3 地下水截流工程 287
8.4.4 小型地下水库 289
8.5 地下水资源保护 290
8.5.1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291
8.5.2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 292
8.5.3 地下水污染预防 293
8.5.4 地下水人工补给 294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