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辑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4
- ISBN:
- 标注页数:453 页
- PDF页数:46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61 ≥4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语言 1
一、语言的社会本质 1
目录 1
二、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
三、语言与思维 3
四、语言的基本要素 5
五、文字改革 7
六、语言的学习 8
学习文选 11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周思来 11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拚音方案 26
《人民日报》社论 26
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人民日报》社论 32
语音 39
一、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语音 39
(二)音节和音素 41
二、有关普通话语音的几个基本概念 41
(一)语音 41
(三)元音和辅音 42
(四)声母、韵母和声调 43
三、关于《汉语拼音方案》 45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及其用途 48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部分 49
附:汉语拚音字母形体表 53
四、普通语声母分析 54
(一)普通话声母的发音 54
(二)四川人学习普通话声母应注意的问题 60
附:辨音字表 62
五、普通话韵母分析 68
(一)普通话韵母的发音 71
(二)四川人学习普通话韵母应注意的问题 77
附:辨音字表 79
(一)普通话声调的调值、词类和调号 85
六、普通话声调分析 85
(二)四川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应注意的问题 87
附:普通话古人声字分派表 89
七、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97
(一)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 98
(二)拼音 102
八、音变 103
(一)轻声 104
(二)上声的变调 105
(三)“一、七、八、不”的变调 106
(四)语气助词“啊”的音变 108
(五)“儿化韵”的音变 110
附:普通话朗读练习材料 114
文字 117
一、语言和文字 117
(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117
(二)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 118
二、汉字的构造和字体的演变 119
(—)汉字的构造 119
(二)字体的演变 124
三、汉字改革 128
(一)汉字必须改革 128
(二)汉字完全能改革 133
(三)汉字改革的方针政策 137
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43
已推行的简化汉字表 162
四、写字和纠正错别字 174
(一)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174
(二)写字 175
(三)错别字的出现和纠正 176
附:新日字形对照表 180
五、识字正音 181
(一)汉字的形、音、义 181
(二)识字正音举例 181
(一)在字典词典里汉字的一般排列法 184
六、检字法 184
(二)一般检字法举例 187
附:《新华字典》部首简介 190
词汇 197
一、词 197
(一)什么是词 197
(二)词的构成 200
二、词义 204
(一)怎样识认词义 205
(二)怎样掌握词义 211
三、词汇 232
(一)词和词汇 232
(二)基本词汇 233
(三)现代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235
(四)努力掌握丰富的词汇 252
(一)什么是语法 257
一、语法概说 257
语法 257
(二)语法的特点 259
(三)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263
二、词类 266
三、实词 268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 268
(二)数词、量词 279
(三)代词 283
(一)副词、介词、连词 287
四、虚词 287
(二)助词 298
(三)叹词 308
五、词组和句子 309
(一)词组 309
(二)句子 312
六、句子的一般成分 315
(一)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 315
(二)句子的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319
七、句子一般成分的复杂化 328
(一)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328
(二)定语、状语的连锁形式 334
(三)居于句首的状语 337
(四)双宾语和前置宾语 339
(五)合成谓语 342
(六)复杂谓语 344
(一)独立成分 355
八、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复指成分 355
(二)复指成分 358
九、单句 363
(一)双部句和单部句 364
(二)单句结构的分析 372
十、复句 379
(一)复句的构成 379
(二)复句的种类 383
(三)多重复句 393
(四)复句的运用 396
(五)复句的紧缩 397
修辞 403
一、概说 403
(一)修辞的目的和任务 403
(二)修辞与文风问题 405
二、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408
(一)准确性 408
(二)鲜明性和生动性 417
(一)比喻 424
三、常用的几种修辞辛方式 424
(二)借代 432
(三)比拟 435
(四)夸张 439
(五)双关 441
(六)反语 444
(七)对偶 447
(八)排比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