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马锦卫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5119820
- 标注页数:310 页
- PDF页数:32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0 ≥31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彝族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 1
第一节 彝族历史文化 1
一、彝族的来源及迁徙 1
二、支系情况 3
三、人口分布 3
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 4
五、彝族文献和文学艺术 5
第二节 彝族语言文字 6
一、语言及方言划分 6
二、语言使用情况 11
三、彝文及彝文的使用 14
第二章 彝文古代文献调查 21
第一节 古彝文材料 21
一、四川古彝文材料 22
二、云南古彝文材料 32
三、贵州古彝文材料 38
四、广西古彝文材料 51
五、与彝学专家访谈古彝文情况 52
六、新材料的发现 53
第二节 对古彝文材料的分析及认识 55
一、对古彝文材料的分析 55
二、彝文文献的分类情况 60
三、对古彝文材料的认识 62
第三章 彝文的起源(上)——彝文起源的文献研究 67
第一节 对前人论述的认识 67
一、前人研究综述 67
二、对前人研究学说的认识 80
第二节 对彝文起源文献记载的认识 99
一、口传材料关于彝文起源的传说 99
二、书面文献对彝文起源的记载 103
三、对口传文献中彝文起源传说的认识 108
四、对书面文献中彝文起源记载的认识 109
第四章 彝文的起源(下)——彝文起源的推论 113
第一节 从谱牒材料、夷人历史、毕摩文化看彝文的产生 113
一、谱牒材料 113
二、夷人历史 122
三、毕摩文化 128
第二节 从出土材料看彝文的产生 133
一、从陶器符号看彝文的产生 133
二、从三星堆刻划符号看彝文的产生 152
第五章 彝文的性质和结构 167
第一节 彝文性质的有关学说 167
一、彝文是象形文字说 167
二、彝文是表意文字说 168
三、彝文是音节文字说 168
四、彝文是意音文字说 169
五、彝文是表词文字说 170
第二节 彝文结构的有关学说 170
一、三书说 171
二、四书说 171
三、五书说 171
四、六书说 172
五、七书说 172
六、十书说 172
第三节 彝文字符形体分析 173
一、彝文字的笔画系统 173
二、彝文部首系统 177
三、彝文的笔顺 180
四、彝文的书写结构 181
第四节 彝文字符演变分析 182
第五节 彝文造字法 194
一、象形造字法 194
二、会意造字法 195
三、指事造字法 196
四、变形造字法 197
五、假借造字法 198
第六节 彝文造字结构分析举例 199
一、象形字 199
二、指事字 209
三、会意字 214
第六章 彝文的发展和规范 226
第一节 彝文的初创阶段 226
第二节 彝文的规范阶段 227
一、文献中关于彝文规范的记载 227
二、对文献记载的分析 228
三、出土的秦汉时期古彝文材料 228
第三节 彝文的发展阶段 232
第四节 彝文集大成于明清 242
一、明清彝文文献举例 242
二、明清彝文文献繁荣的社会历史背景 261
第五节 彝文发展的特点 263
一、彝文发展具有稳定性 263
二、彝文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66
三、彝文异体字多 270
第六节 现代彝文的整理和规范 298
一、四川彝文规范方案 298
二、云南规范彝文方案 300
三、川滇黔桂彝文的统一 302
结语 304
一、对彝文产生年代的认识 304
二、对彝文性质与结构的认识 304
三、对彝文发展与规范的认识 305
附录 306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