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孤光自照  晚明文士的言说与实践
  • 作 者:曹淑娟编;孙昌武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0967034
  • 标注页数:440 页
  • PDF页数:45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54 ≥44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曹淑娟 1

王阳明对良知与生死问题的探索 1

一、引言 1

二、龙场悟格致,化生死之经历 3

三、致良知以处生待死 9

四、良知与不朽之追寻 12

五、良知与临丧心情 19

六、结语 24

晚明性灵文论的心性基础 27

一、引言 27

二、综括德性与才性范畴以言性灵 32

三、辨别真假与奇正而主真奇 41

四、混同性其情与不性其情以至任情 53

五、兼重学古与选述而以述为作 64

六、结语 72

颜子身讽说的义理性格与时代性格 74

一、颜子身讽说的提出 74

二、从“所乐何事”到“其乐如何” 76

三、历史、时代与个人的交光叠影 85

四、结语 92

从清言看晚明士人主体自由之追寻与呈显 96

一、引言 96

二、自由“主体”之追寻 100

三、主体自由在人群社会中的呈显 108

四、主体自由在生活环境中的呈显 116

五、结语 123

晚明清言对人与宇宙关系之省思 127

一、前言 127

二、年命有限,人身易老的问题 128

三、才性与功业是否一致的问题 134

四、德行与福报是否一致的问题 140

五、主客体的分合问题 146

六、结语 153

《醉古堂剑扫》到《幽梦影》的清言路向转折 158

一、引言 158

二、《醉古堂剑扫》的成书过程与意义 159

三、《醉古堂剑扫》类引的主题诠释 163

四、《幽梦影》序跋的解释系统 172

五、《幽梦影》的主题关怀与转向 176

六、结语 188

袁宏道的园亭观及其柳浪体验 192

一、前言——归隐柳浪湖 192

二、袁宏道的园亭观 198

三、袁宏道的柳浪经营 208

四、舟居、柳浪与水月——柳浪体验的诠释 223

五、结语——过客与归人 242

祁彪佳与寓山——个主体性空间的建构 246

一、引言 246

二、祁彪佳著作与存在经验的对应 251

三、开辟寓山——主体性地体现寓山 258

四、书写寓山——人间桃源的勾勒 266

五、观省自我——以寓山为砥石 276

六、尾声 282

园舟与舟园——汪汝谦湖舫身份的转换与局限 287

一、舟/庵/园的身份转换 287

二、不系园的建制与规约 291

三、游湖之舟 297

四、居园之庵 305

五、意在之园 313

六、不系与随喜 325

从寓山到宁古塔——祁班孙的空间体认与遗民心事 334

一、前言 334

二、寓山空间身份的游移与遗民之志的继承 341

三、从寓山到宁古塔的遣戍行程与意义诠释 356

四、结语 377

从自叙传文看明代士人的生死书写 385

一、前言 385

二、自觉走向死亡的提前告别 389

三、生命历程的回顾与定位 394

四、濒死经验的自我观照 402

五、生死之际的抉择与实践 409

六、结语 417

引用书目 422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