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  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 作 者:吕有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6829830
  • 标注页数:252 页
  • PDF页数:26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3 ≥25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 29

第一节《道德经》——黄老之“源” 29

一、《道德经》的天道自然论 30

二、《道德经》的人道无为论 33

第二节儒、墨、名、法及阴阳——黄老之“流” 40

一、儒家 41

二、墨家 45

三、名家 47

四、法家 50

五、阴阳家 53

第三节以《老》为“源”,汇“流”诸家的黄老管理之道 57

一、黄老学发展历程简述 58

二、《淮南子》对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系统化和理论总结 62

三、从《论六家要旨》看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理论特色 74

第二章 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78

第一节“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78

一、“重生”、“贵生”是道家一贯的思想传统 79

二、道教对道家“爱生”、“重生”传统的进一步提升 82

三、“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85

第二节 致虚守静 归根复命 91

一、道家关于生命的“虚”、“静”本质 92

二、道教关于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 96

三、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与“圣人”的修身治国 99

第三节 少私寡欲 知足守分 102

一、道教对人的合理性欲求的肯定 102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与君主修身 104

三、少私寡欲、知足守分:保国养民之道 106

第四节 守柔善下 持后不争 113

一、关于“守柔”的修身治国理念 114

二、关于“善下”的修身治国理念 118

三、关于“持后”的修身治国理念 121

第五节 功成事遂,不恃不宰 124

一、老、庄关于“不有”“不恃”“不宰”的圣人品格 125

二、道教对治国者“不恃”、“不宰”圣人品格的期待 128

三、“不恃”、“不宰”之德与“太上”之治 132

第三章 外以治国——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135

第一节“致太平”的政治管理目标 136

一、“致太平”是道教一贯的政治理想 136

二、“致太平”政治理想的内涵 140

三、“致太平”政治理想与“大同”政治理想 151

第二节 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管理的人性论基础 155

一、道家以人性为“真”的人性论思想 156

二、道教的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的人性论 159

三、正性清静,气质驳杂与道教的政治管理 165

第三节 民为国本 本固国宁 169

一、国以民为本 169

二、民以食为本 172

三、民众衣食之本的保障 175

第四节 因任自然 无为而治 178

一、道教对“无为”内涵的积极性阐释 179

二、因任民性,各得其安 182

三、无为简政,不烦不扰 185

第五节 仁义法度 辅以为治 192

一、对法家的“法”、“术”、“势”的为治功能的肯定 193

二、对儒家仁、义、礼的为治功能的重视 198

三、法以仁义为本,仁义以道德为本 201

第六节 任贤使能 各处其宜 204

一、贤才在政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5

二、贤能之士的考察和识别 207

三、贤能之士的有效任用 210

第四章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实践、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215

第一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在历史上的实践 215

一、汉初文、景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216

二、唐初贞观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219

三、宋太祖、太宗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223

四、明太祖朱元璋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226

第二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历史地位 229

一、道教(家)与儒家共同构筑了传统管理文化的两大支柱 231

二、儒道两大管理思想传统相反相成,相互补充 235

三、儒长于守成,是治国的正规军;道长于救乱,是治国的奇兵 237

第三节 无为而治与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238

一、转型期内我国的全能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弊病 239

二、全能政府管理模式违反了自然无为的原则 242

三、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模式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4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